[实用新型]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1707.1 | 申请日: | 200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7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崔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浩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A61F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后发性 白内障 人工 晶状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白内障是多发病、常见病,又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治疗白内障主要以手术方法治疗为主,手术后,需植入人工晶状体,但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手术后仍有很多病人的晶状体后囊膜再次混浊,被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研究表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原因,是晶状体周边部(赤道部)的晶状体囊内上皮细胞增生所致。研究还表明:已有抑制晶状体囊内上皮细胞增生的药物虽然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但将此类药物准确作用到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给药途径的准确问题,而且此类药物对角膜内皮与视网膜细胞也有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白内障手术后仍有很多病人的晶状体后囊膜再次混浊,形成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已有药物能使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对角膜内皮与视网膜细胞也有损害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本实用新型具有药物释放缓慢、作用点准确、减少对角膜内皮与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既防止后发性白内障义减少对其它眼部组织的损伤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包含人工晶状体1、两个晶状体支持襻2,两个晶状体支持襻2固定在人工晶状体1赤道部3的两侧上,它还包含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固定在人工晶状体1赤道部3的外侧上。白内障病人于术后,将本实用新型植入到病人的晶状体囊膜内,药物缓释载体在晶状体囊膜内缓慢释放抑制晶状体囊内上皮细胞增生的药物,减缓或防止晶状体囊内上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药物对角膜内皮与视网膜细胞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由人工晶状体1、两个晶状体支持襻2、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组成;两个晶状体支持襻2固定在人工晶状体1赤道部3的两侧上,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固定在人工晶状体1赤道部3的外侧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在两个晶状体支持襻2的外部固定有支持襻药物缓释载体5。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由于晶状体支持襻更加靠近晶状体囊膜,增加的支持襻药物缓释载体5 一方面可以增加缓释药物的含量,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另一方面会更加有效防止晶状体囊内上皮细胞的增生,对防止后发性白内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和支持襻药物缓释载体5的材质为多孔缓释材料,如胶原罩、脂质体、聚乙烯醇、醋酸乙烯乙酯、聚-3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PHBV与明胶双层结构材料、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或神衰果素亲水凝胶其中的任何一种。缓释药物如维甲酸钠米粒、榄香烯、丝裂霉素C、白细胞介素-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5-氟尿嘧啶、肝素、全反式维甲酸、阿霉素、蓖麻蛋白、皂草素、咖啡酸苯乙酯、干扰素、骆驼蓬总碱、高三尖杉酯碱、甲氨喋呤、柔毛霉素、环孢素A、汉防己素、冬凌草甲素、皂角甙、苏拉明、木黄酮、甘糖酯、双氯酚酸、地塞米松或维甲酸其中的任何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将所述材料制作的环形药物缓释载体4和支持襻药物缓释载体5放入所述的缓释药物中30分钟至10小时,然后再无菌的条件下包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浩,未经崔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1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旋转移动终端摄像头拍摄结果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载荷感知导向液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