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滚珠弧面蜗杆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7200.X | 申请日: | 200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8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13/04 | 分类号: | F16H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0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滚珠 蜗杆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
蜗杆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一种重要的传动形式,它用来传递空间互相垂直而不相交的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其特点是减速比大,运转平稳,结构紧凑,因而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化工、各类机床及轻、重工业的机械中。但现有蜗杆与蜗轮传动是齿面的滑动接触传动形式,工作时,啮合齿面间有相当大的滑动速度,齿面摩擦、磨损、发热大,机械效率低。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更充分地发挥蜗杆传动的优点,其根本途径是以滚动摩擦的蜗杆传动副取代滑动摩擦的蜗杆传动副。近年来,人们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出了各种尝试,但都由于设计方面存在缺陷或制造方面的困难,产品未能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以滚动方式实现蜗杆与蜗轮之间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循环滚珠弧面蜗杆传动装置,以减少齿面的发热和磨损,提高蜗杆传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循环滚珠弧面蜗杆传动装置,主要包括蜗杆(1)、蜗轮(3),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滚珠(2)、钢带(4);蜗杆(1)上的螺旋槽横截面形状为半园形,螺旋槽中放置滚珠(2),钢带(4)安装在蜗杆(1)上,其位置与蜗杆(1)的螺旋槽相吻合,用以将滚珠(2)保持在螺旋槽中;螺旋槽两端有与蜗杆(1)中心孔相通的回珠槽(6),使螺旋槽与蜗杆中心孔形成一个能让滚珠(2)循环运动的通道;蜗轮(3)的齿面是与轴线倾斜的平面,齿形为梯形,其端面齿廓和法面齿廓均为直线,齿槽底部有U形槽,用于让钢带(4)通过;滚珠(2)与蜗轮(3)的齿槽相啮合,当蜗杆(1)回转时,滚珠(2)在螺旋槽中滚动,从而形成一系列“齿”推动蜗轮(3)回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触由滑动变为滚动,因而发热小,传动效率高。
(2)由于摩擦小,蜗杆蜗轮都可用钢制造,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可采用磨削加工,使其精度进一步提高。
(3)本装置结构紧凑、简单,便于加工。
(4)由于采用弧面蜗杆,同时蜗轮也为弧面,使得参加啮合传动的滚珠数较多,因而不仅提高了传动精度,而且也使承载能力增大。
(5)可采用加大滚珠直径的方式来消除反向传动间隙,提高传动精度。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蜗杆齿槽形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蜗轮齿槽形状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装置主要由蜗杆(1)、蜗轮(3)、滚珠(2)、钢带(4)组成。蜗杆(1)上的螺旋槽做在圆弧回转体上,其节面为圆弧面,螺旋槽横截面为半圆形,螺旋槽中放置滚珠(2),并用钢带(4)将其保持在螺旋槽中。钢带(4)两端用螺钉(5)固定在蜗杆(1)上,钢带(4)呈螺旋状,其在蜗杆(1)上的位置与蜗杆(1)的螺旋槽相吻合。蜗杆(1)的螺旋槽两端有与中心孔相通的回珠槽(6),回珠槽(6)是由光滑连接的园弧曲线所构成,它使螺旋槽与蜗杆中心孔形成一个封闭的通道,这样,当蜗杆(1)转动时,滚珠(2)便可在此通道中循环运动。蜗轮(3)的齿面是与轴线倾斜的平面,齿形为梯形,其端面齿廓和法面齿廓均为直线。蜗轮(3)齿槽底部开有U形槽,用于让钢带(4)通过。滚珠(2)与蜗轮(3)的齿槽相啮合,当蜗杆回转时,滚珠(2)在螺旋槽内循环滚动,从而形成一系列“齿”推动蜗轮(3)回转,以传递动力,这样,就将蜗杆与蜗轮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珠与蜗轮齿面间的滚动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学院,未经西南石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斯防漏防震调压阀
- 下一篇:运输工具上的风力电能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