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化木材无效
申请号: | 01217998.1 | 申请日: | 200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煌 |
主分类号: | B27K3/04 | 分类号: | B27K3/04;B27K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化 木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质上由木材组成的产品,特别是一种胶化木材。
常规技术中的木材为达到防水、防火目的,通常在木质底材表面喷涂覆盖胶水或者贴合人造饰面板,该人造饰面板表面具有胶质表层,但是,由于仅仅是依赖表面的胶质表层,其防水、防火效果极其有限,比如,一般覆盖有防水胶的木材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就会发生变形乃至完全被水泡发;而一般涂覆有防火胶的木材只有极短时阻隔明火的难燃效果,在较长时间明火的作用下,也会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水性或防火性较好的胶化木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胶化木材,包括木质底材以及胶水,其结构要点为:藉着压力容器的压力作用胶水深入木质底材的纤维间隙并填埋在此纤维间隙中。
这样,胶水深入并永久填埋在木质底材的纤维间隙中,木材纤维被胶水完全包覆使整个木质底材被胶化,使木质底材具备与胶水完全相同的防水、防火特性,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即由于木材纤维间隙被胶水永久性填入,木材不再会腐蚀,且其硬度以及韧性均大幅度提高。
显然,由于胶水与木质底材的结合方式的彻底改变,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化木材其断面构造仍然与木质底材相同呈单层结构,而没有另体贴合的覆盖层,故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在断面构造上至少减少一层,结构发生改变。
胶水的选择是没有局限的,可以因应不同的性能要求而选择,现有技术中的所有胶水都可以被选择,当然,也可以因应胶化木材所需要的特别性能(例如防火性要求很高)而调配特别具有该性能的胶水。
压强越高,胶水在木材纤维间隙中填实的越紧密,但是,压强太高,将给压力容器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以及对胶水填实的紧密度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选择。
同样,加压时间越长,胶水越能进入木质底材的深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该胶化木材具有胶质表面,其胶质表面由木质底材纤维以及因填埋在纤维间隙中而包覆在此纤维外周的胶水组成。
这样,胶质表面或者是未经切削加工的胶化木材外表面,或者是经任意切削加工而裸露的胶化木材外表面,但无论如何,该胶质表面均与木质底材一体而非另体贴合。
这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化木材在施工使用中可以任意加工,而无须象现有技术那样因顾忌破坏胶质表层而不敢对其表面进行加工,胶质表层不但是防水、防火的屏障所在,而且因其可以加工得足够光滑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这种可以对胶化木材任意加工而胶质表面又始终存在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出乎意料的效果。
木质底材材料可以是一种原木,也可以是一种胶合板,还可以是一种具有较厚原木夹心的木工板。
木质底材结构形式上可以是一种横断面较厚的框木,也可以是一种横断面较薄的层状板材。
木质底材外观形式可以呈一种平板状,也可以呈一种异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胶水侵入木质底材的纤维间隙中,使木质底材被完全胶化,从而使防水、防火效果并不仅仅依赖胶质表面,而主要由木材整体来完成,故其防水、防火性能极其优异,即使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也不会变形,并具有防腐以及增强木材硬度和韧性的效果,在具有上述效果的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化木材其断面构造可以仅为一层,而非如现有技术般需要至少两层的断面结构,从而使断面构造得以简化。
附图是胶化木材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胶化木材,包括木质底材1以及胶水2,木质底材1是一种木板,籍着压力容器的压力作用胶水2深入木质底材1的纤维间隙中并永久填埋在此纤维间隙中。该胶化木材的表面即为胶质表面,它由木质底材1纤维以及因填埋在纤维间隙中而包覆在此纤维外周的胶水组成。该木质底材1是一种横断面较薄的原木板材,该胶水是一种三聚氰胺树脂胶。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煌,未经吴振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7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