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灵敏而稳定可靠的热融式脱离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8252.6 | 申请日: | 200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245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1 |
发明(设计)人: | 黎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76 | 分类号: | H01H37/76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28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敏 稳定 可靠 热融式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是高灵敏而稳定可靠的热融式脱离器,属避雷器的附属设备。
现有的避雷器脱离器包括热爆式和热熔式脱离器。热爆式脱离器其原理是用故障电流以电弧形式加热能量元件(一般是炸药),使其产生瞬间爆炸力,实现脱离;热熔式脱离器是用故障电流加热熔丝,在预定的电流下熔断,实现脱离。上述两种脱离器的一个共同缺点是其动作灵敏度较差,动作电流下限一般只能在20A左右,而我国10~35KV电力系统绝大部分都是中性点绝缘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其单相短路电流属容性电流且比较小,(<20A)这种情况下,上述脱离器均不能动作,这是它在我国得不到推广使用的原因。热爆式脱离器按国标GB11032-89的规定在25KA 4/10μs大电流下不动作,但按国标GB11032-2000(等同IEC99-4)的新规定4/10μs的大电流增至65KA,从能量考虑这是现有脱离器不能通过的。热熔式脱离器由于工艺性太强,很不容易被控制,容易误动作,存在动作不可靠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的避雷器脱离器在中性点不接地,容性电流小时难于实现脱离,工艺性太强、不易有效控制、容易误动作、不稳定可靠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能克服和解决现有脱离器难于实现脱离,不易有效控制、易误动作,不稳定可靠的缺点和问题,可以在能反映避雷器已开始损坏的毫安级阻性电流下就能有效地动作实现脱离并给出脱离标志,避免误动作的高灵敏而稳定可靠的热融式脱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高灵敏而稳定可靠的热融式脱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上T形螺栓1、螺母2、弹簧垫圈3、平垫圈4、O形圈5、8、14,上端盖6、弹簧7、绝缘外套9、铜带10、阀片11、环氧树脂12、铜线13、橡胶垫圈15、下T形螺栓16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上T形螺栓1下端与阀片11及下T形螺栓16上端并在该上端装置的铜线13均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固接成固接件,该固接件的上、下T形螺栓分别套进O形圈14、橡胶垫圈15,该固接件的上T形螺栓再套进一个中间带孔的铜带10后一起装置进绝缘套9内,下T形螺栓进而套进平垫圈4、弹簧垫圈3,并用螺母2拧紧,再套进平垫圈4并再用一个螺母2进一步拧紧;上T形螺栓进而套进O形圈8、弹簧7、盖上上端盖6、再分别套进O形圈5、平垫圈4、弹簧垫圈3并用螺母2拧紧,再套进平垫圈4并再用一个螺母2进一步拧紧。这样,避雷器正常情况下,雷电电流流经路径从上螺栓1→铜带10→阀片11→铜线13→下T形螺栓16;当流过4/10μs大电流时,电流流经路径为:从上螺栓1→铜带10→空气击穿(飞弧电流)→铜线13或下T形螺栓16。
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工作原理图如下:其核心部件是用环氧树脂12粘接的阀片11和上螺栓1及下螺栓16,阀片11是发热元件,上下T形螺栓1、16是接线端子。粘接阀片和上下T形螺栓的环氧树脂在正常的工频工作电压及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表现良好的机械性能;当避雷器由于损坏而造成较大的故障电流时(正常情况下为μA级),环氧树脂12被阀片11加热至玻璃转化点温度甚至更高的温度,这时环氧树脂表现出很差的机械性能。此时,阀片11与上T形螺栓1在弹簧7预定弹簧作用力下分离,实现脱离器的脱离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砼试件标准养护室自控装置
- 下一篇:桥梁支座的维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