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358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放射线图像转换板-CN200580032927.2无效
  • 萩原清志;伊藤奈津纪;若松秀明 - 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
  • 2005-09-29 - 2007-09-05 - G21K4/00
  • 本发明提供粒状性和X射线损伤(辉度劣化)少的优异的放射线图像转换板。该放射线图像转换板,在支持体上具有包含分散在高分子树脂中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层,该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粒子的总平均粒径为3.0~10.0μm,且该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粒子中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的平均粒径为2.0~6.0μm,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的平均粒径为6~15μm,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或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的含量是全部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的10质量%~90质量%的范围,其中,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粒子和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荧光放射增强性荧光体粒子的发光强度之比为0.8~1.2。
  • 放射线图像转换
  • [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核电池-CN201410172899.5有效
  • 汤晓斌;许志恒;洪亮;刘云鹏;陈达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4-04-25 - 2014-08-20 - G21H1/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核电池,包括密封外壳、放射源、半导体光伏组件、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包括玻璃基底及设置于玻璃基底上的荧光粉层,所述密封外壳内部设置一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旋转轴过密封外壳的中心,所述半导体光伏组件固定于密封外壳的内壁,所述放射源通过旋转支架固定于密封外壳的中心,半导体光伏组件与放射源之间设置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对称固定于旋转支架上,且荧光层的荧光粉层相对设置,至少有一对荧光层的荧光粉层与放射源的放射面相对。采用双面放射源或块状、棒状等体放射源的方式,使得放射源的放射面至少作用于两个荧光层单元,有效提高电池单位面积的输出功率,并延长电池的可持续使用寿命。
  • 一种荧光核电
  • [发明专利]一种特征荧光的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CN202211431602.3在审
  • 罗瑞;徐利军;刘蕴韬;毛娜请;陈克胜;李敬宇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2022-11-15 - 2023-02-03 - G01T1/178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特征荧光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包括壳体、放射源以及探测器,壳体具有能够用于容纳气体介质的密闭腔室,放射源放置于密闭腔室,放射源所发射的放射性粒子与气体介质作用后产生特征荧光,沿放射性粒子的传输方向,探测器设置在放射源的下游,探测器用于接收特征荧光。本申请实施例的特征荧光的探测装置可以通过探测器探测不同能量的放射性粒子在不同种类气体介质中的特征荧光的产额,建立特征荧光的产额和放射源活度的数学关系式,即根据放射源发射的放射性粒子在特定的气体介质中的特征荧光的产额,就可以计算得到放射性粒子的发射率,从而实现对放射源活度的探测,由于特征荧光的射程一般比较长,从而提高了探测距离。
  • 一种特征荧光探测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和放射线摄影装置-CN201280009797.0无效
  • 金子泰久;中津川晴康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2012-02-20 - 2013-11-06 - G01T1/20
  • 公开了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所述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配置为当使得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面板弯曲以提高图像的锐度时,抑制对荧光体的破坏。所述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3)包括:荧光体(60),所述荧光体含有通过放射线暴露而发射荧光荧光材料;和传感器面板(61),所述传感器面板设置为与所述荧光体紧密接触,并且检测从所述荧光体发射的荧光。所述荧光体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由一组柱状晶体(82)形成,所述柱状晶体通过以柱的形状生长所述荧光材料的晶体而形成,放射线入射面在所述荧光体的相反侧设置在所述传感器面板中,并且所述传感器面板具有柔韧性并且是弯曲的,以使曲率中心位于所述放射线入射面的那一侧。
  •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摄影
  • [发明专利]白光发光装置-CN200610168308.2有效
  • 周大为;林治民;杨智杰;庄世任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6-12-18 - 2008-06-25 - H01L33/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发光装置,至少包括发光元件、第一荧光材料以及第二荧光材料。发光元件可发出具有第一放射波长的光。第一荧光材料覆设在发光元件上,其中此第一荧光材料经由发光元件激发后发出具有第二放射波长的光,且此第一荧光材料系由氮氧化合物所组成。第二荧光材料也覆设在发光元件上,其中此第二荧光材料经由发光元件激发后发出具有第三放射波长的光,此第二荧光材料系由氮氧化合物所组成,且第一放射波长的光、第一放射波长的光、以及第三放射波长的光混成白光。
  • 白光发光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半导体发光模块-CN202080019676.9有效
  • 小田原正树;池田贤司;锦昌太郎;东山鼓;新野和久 -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 2020-03-02 - 2023-05-26 - C09K11/08
  • 其在外界光环境中也能放射出能被清晰地视觉辨认到金色的金色光、或者在向物体照射光时能从该物体反射出能被清晰地视觉辨认为金色的金色光。该半导体发光装置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和荧光体层,该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出峰值波长在440~450nm范围内的激励光,该荧光体层设置在半导体发光元件上并含有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受来自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激励光激励而分别发出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第一荧光在540~575nm范围内具有峰值波长,第二荧光在590~605nm的范围内具有峰值波长,在从所述荧光体层放射出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放射光、来自第一荧光体的放射光及第二荧光体的放射光的混色光中,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放射光的强度是来自第一荧光体及第二荧光体的放射光的合成光强度的
  • 半导体发光装置模块
  • [发明专利]放射线图像形成材料及放射线图像形成方法-CN03106178.8无效
  • 高桥健治;五十田智丈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2003-02-20 - 2003-09-03 - G21K4/00
  • 一种放射线图像形成材料,具有:包含吸收放射线并发出光的荧光体的放射线吸收性荧光体层、包含吸收该光并存储其能量并将存储的能量由电场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出的存储性荧光体的存储性荧光体层、二元光检测层、及用于在存储性荧光体层上外加电压的电极层本发明还涉及通过外加电场来二次激发该放射线图像形成材料的存储性荧光体层,并用二元光检测层检出,由此形成对应于放射线的空间能量分别的图像的放射线图像形成方法。所述二元光检测层并非必须具备。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检测量子效率高的放射线像转换板及放射线图像形成方法。
  • 放射线图像形成材料方法
  • [发明专利]发光装置-CN201580012783.8有效
  • 金子和昭;大沼宏彰;松田诚 - 夏普株式会社
  • 2015-04-10 - 2018-12-25 - H01L33/50
  • 发光装置具备:放射在380nm以上且48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值发光波长的光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被从发光元件放射的一次光激励,放射在绿色区域具有峰值发光波长的光的第1绿色荧光体;被一次光激励,放射在绿色区域具有峰值发光波长的光的第2绿色荧光体;和被一次光激励,放射在红色区域具有峰值发光波长的光的红色荧光体。第2绿色荧光体所放射的光的峰值发光波长比第1绿色荧光体所放射的光的峰值发光波长短。
  • 发光装置
  • [发明专利]白光发光装置-CN200710079932.X无效
  • 周大为;林治民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7-02-17 - 2008-08-20 - H01L33/00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白光发光装置,至少包括发光元件、第一荧光材料及第二荧光材料。发光元件可发出具有第一放射波长的光。第一荧光材料覆设在发光元件上,第一荧光材料经由发光元件激发后发出具有第二放射波长的光,且第一荧光材料由硅酸盐化合物组成。第二荧光材料亦覆设在发光元件上,第二荧光材料经由上述发光元件激发后发出具有第三放射波长的光,第二荧光材料由氮氧化合物或氮化合物组成。第一放射波长的光、第二放射波长的光及第三放射波长的光混成白光。本发明利用蓝光光源来激发黄绿色荧光粉与红色荧光粉,以混成白光,可提高混成白光的亮度与演色性。另外本发明的荧光粉稳定性高,不会在高温高湿下产生裂解,故白光发光装置具有极佳的安定性。
  • 白光发光装置
  • [实用新型]全彩发光装置-CN200620165637.7无效
  • 周大为;林治民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6-12-12 - 2007-12-12 - H01L33/00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全彩发光装置,至少包括一发光元件以及单一荧光材料。此发光元件可发出具有第一放射波长的光。上述的荧光材料覆设在发光元件上,其中此荧光材料是由硅酸盐化合物所组成,且此荧光材料经由上述第一放射波长的光激发后产生具有第二放射波长的光、第三放射波长的光以及第四放射波长的光,而第二放射波长的光、第三放射波长的光与第四放射波长的光经混合后使全彩发光装置发出具有第五放射波长的光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使发光装置发出高演色性的光,更可避免荧光粉的搭配问题,进一步提升发光装置的操作与亮度的稳定度。
  • 全彩发光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