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51890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水处理系统-CN201880048840.1在审
  • 志村尚彦;村山清一;中岛可南子;牧濑龙太郎;久保贵惠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
  • 2018-10-04 - 2020-03-31 - C02F1/461
  • 实施方式的水处理系统具备:水处理装置、向水处理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给水泵、生成含有臭氧气体及氧气的含臭氧气体的臭氧生成装置、和供给直流电的直流电源;水处理装置具备喷射和电解,所述喷射具有导入被处理水的导入侧扩径、与导入侧扩径连接且导入含臭氧气体的导入开口设在侧壁上的喷嘴部、及与所述喷嘴部连接且导出混合了所述含臭氧气体的所述被处理水的导出侧扩径,所述电解设在喷射的下游侧,为了对导出的混合了所述含臭氧气体的被处理水进行电解而配置了供给直流电的电解用电极
  • 水处理系统
  • [实用新型]调节式除碳装置-CN201020000412.2有效
  • 林文章 - 友荃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0-01-08 - 2010-12-01 - F02B77/04
  • 一种调节式除碳装置,用以清除引擎内的积碳,该调节式除碳装置包含一氢氧气产生单元、一管路单元及一进气单元,该进气单元具有一导入氧气的第一输入、一导入外界空气的第二输入,及一连通该第一输入与第二输入的输出,利用该第二输入导入外界空气,使第一输入与第二输入流入输出的氢氧气与空气可维持一定比例,以调降流入引擎的氢氧气含量,减少氢氧气所凝结的水气进入引擎,进而避免引擎过度潮湿而影响除碳作业。
  • 调节装置
  • [实用新型]氧气面罩-CN202221220025.9有效
  • 横山充洋 - 株式会社辉煌战略本部
  • 2022-05-19 - 2022-09-30 - A61M16/0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面罩,该氧气面罩具备覆盖鼻的吸气和覆盖嘴的呼气,能够减少呼气向吸气侵入。氧气面罩(1)具备:面罩主体(11),具备覆盖鼻的吸气(111)和覆盖嘴的呼气(112);以及氧导入(12),具有将供氧管与吸气(111)连接的连接(122),向吸气(111)内导入氧,在呼气(112)的正面具备排气孔(1121)或者在呼气(112)的侧面具备排气孔(1122)。
  • 氧气面罩
  • [发明专利]一种水煤浆气化炉工艺烧嘴-CN201110143489.4无效
  • 李西静;李西京 - 李西静
  • 2011-05-30 - 2011-11-23 - C10J3/48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煤浆气化炉工艺烧嘴,包括供氧气流通的外喷头和设置在该外喷头内的供水煤浆流通的中喷头,该中喷头上设置有与外喷头腔室相通的用于将外喷头腔室内的氧气导入中喷头腔室中的氧气导入,该导入导入孔和缓冲环构成,导入孔连通外喷头腔室与缓冲环,缓冲环与中喷头腔室相通。通过该种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将外喷头中的部分氧气导入内喷头腔室,从而在内喷头内壁附近形成一氧气层,起到阻止流经中喷头的水煤浆与中喷头腔室内壁的直接接触,进而达到降低水煤浆对中喷头腔室内壁(内腔)的磨损的作用
  • 一种水煤浆气化工艺
  • [发明专利]燃烧系统-CN201180026653.1无效
  • 松田政彦;菅沼博;有贺健;藤村皓太郎;大丸卓一郎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1-17 - 2013-03-27 - F23C9/08
  • 一种燃烧系统,其可降低从废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具备燃烧炉(2)和煤烟去除装置(9),该燃烧炉(2)具有向炉内供给燃料及燃烧用氧气的燃烧器(2a)、燃烧形成于燃烧器(2a)的下游侧燃料的还原区域、供给燃烧用氧气(21)以完全燃烧通过还原区域的未燃的燃料的燃烧氧气供给口(2b),该煤烟去除装置(9)除去从燃烧炉(2)排出的废气中的煤烟,从燃烧炉(2)和煤烟去除装置(9)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分(22)被导入燃烧器(2a),从煤烟去除装置(9)的下游侧分支的废气的一分(23)被导入燃烧氧气供给口(2b)。
  • 燃烧系统
  • [发明专利]氧气体制备装置-CN201410087732.9有效
  • 伊藤征亲;伊藤诚记;竹康宏;吉田惠太 - 日本能源服务株式会社
  • 2014-03-11 - 2017-09-19 - C01B13/02
  • 当向气体流路(F1)导入载气(G1)时,控制(6)将氧气生成(3)连接到电压仪(4),从而使氧气生成(3)作为氧传感器发挥作用。由此,氧气生成(3)的单元电动势被监视,由电压仪(4)取得单元电动势的监视完成时的监视电压值。然后,根据由监视电压值计算出的载气氧浓度与设定氧气浓度之差来设定泵浦电流。另外,控制(6)将氧气生成(3)的连接对象从电压仪(4)切换到恒流电源(5),从而使氧气生成(3)作为氧气泵发挥作用。然后,通过泵浦电流而由氧气生成(3)生成的氧气被混合到载气(G1),从而制备被控制为设定氧气浓度的含氧气体(G2)。
  • 氧气体制装置
  • [发明专利]氧气体的浓缩方法以及臭氧气体的浓缩装置-CN201780025392.9有效
  • 中村贞纪;泉浩一;牧平尚久 - 岩谷产业株式会社
  • 2017-03-03 - 2022-03-08 - C01B13/10
  • 提供一种臭氧气体的浓缩方法以及实现该浓缩方法的臭氧气体的浓缩装置(1)。臭氧气体的浓缩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使第一吸附容器(20A)内的吸附剂吸附臭氧气体;将浓缩容器(30)的内部在不与第一吸附容器(20A)连通的状态下进行减压;排出第一吸附容器(20A)内的一分气体;通过使第一吸附容器(20A)内的臭氧气体脱附并输送到浓缩容器(30)内,从而向浓缩容器(30)内导入第一浓缩混合气体;使第二吸附容器(20B)内的吸附剂吸附臭氧气体;切换为连通导入有第一浓缩混合气体的浓缩容器(30)与保持吸附有臭氧气体的吸附剂的第二吸附容器(20B)的状态,向浓缩容器(30)内导入第二浓缩混合气体。
  • 臭氧气体浓缩方法以及装置
  • [发明专利]离子分析装置-CN202080060217.5在审
  • 高桥秀典;田中耕一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2020-04-13 - 2022-04-12 - H01J49/00
  • 一种离子分析装置,具备:反应室(2),其被导入源自试样成分的前体离子;自由基生成,其具有绝缘管551和使该绝缘管的内部发生放电的放电(54、552);气体供给(52、53),其能够向绝缘管的内部供给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其中,该第一气体是自由基原料气体,该第二气体是氧气、臭氧气体、氮气、含有氧原子或氮原子的化合物的气体以及稀有气体中的任一方;真空排气(57),其对绝缘管的内部进行排气;自由基导入(55),其向反应室的内部导入自由基;以及控制(93),其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其中,在该第一动作中,通过向绝缘管的内部导入第一气体并使绝缘管的内部发生放电来生成自由基,并将该自由基导入到反应室的内部,在该第二动作中,向绝缘管的内部导入第二气体
  • 离子分析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氢氧气体智能自动防回火装置-CN201620424346.9有效
  • 周后伍;肖国彪;代志云;何佳娟;尹小炎 - 长沙高新开发区沃克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2016-05-11 - 2016-09-14 - A62C4/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氧气体智能自动防回火装置,包括氢氧气导入管、冷却气导入管、第一止火管、连接管、第二止火管、冷却气出气管及出气管;所述的氢氧气导入管通过与第一止火管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通过第二止火管与出气管连接,氢氧气导入管上设有进氢氧气体电磁阀;所述的冷却气导入管连接在氢氧气导入管上,连接点位于进氢氧气体电磁阀与第一止火管之间,冷却气导入管上设有进冷却气体电磁阀;冷却气出气管连接在出气管上,冷却气出气管上设有排冷却气体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止火管上设有温控探头,温控探头、进氢氧气体电磁阀、进冷却气体电磁阀及排冷却气体电磁阀分别与温控仪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阻止氢氧气燃烧的回火。
  • 一种氧气智能自动回火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