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386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唐冠螺幼体制备及培养方法-CN202010003197.X有效
  • 张跃环;李军;秦艳平;马海涛;喻子牛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2020-01-02 - 2021-05-04 - A01K61/5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唐冠螺幼体制备及培养方法。唐冠螺分布在我国热带及部分亚热带海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螺”之一,也是我国的海洋濒危物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本发明通过亲本暂养促熟、亲本交尾产卵、幼体孵化及其幼体培养技术环节,在陆基生态苗室培养出大量唐冠螺幼体,为今后唐冠螺人工繁育奠定理论实践基础。本发明结合了唐冠螺生态、生理习性、繁育特性,构建了一套高效获得幼体及其培养幼体的技术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本发明解决了国际上尚未攻克唐冠螺幼体制备及培养技术的难题,为今后唐冠螺资源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 一种唐冠螺幼体制备培养方法
  • [发明专利]章鱼幼体开口饵料及其生产方法-CN201010519225.X无效
  • 吴常文;迟长凤;徐佳晶 - 浙江海洋学院
  • 2010-10-22 - 2011-05-11 - A23K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章鱼幼体开口饵料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章鱼幼体开口饵料,含有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纤细裸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按照个数比例为9∶1至1∶9;纤细裸藻与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按照个数比例为40∶其根据章鱼幼体培养时间调整轮虫、卤虫的配比,能提高章鱼幼体整体的开口效率,对部分发育迟缓的章鱼幼体以少量轮虫进行补偿,利于进一步培养。章鱼幼体开口饵料生产方法,包括①纤细裸藻强化步骤、②饵料生物培养步骤、③混合步骤其生产出的饵料的活性保持时间长并且适口,可在人工条件下大规模进行章鱼幼体生产,提高章鱼幼体的存活率,开口后章鱼幼体摄食规格统一
  • 章鱼幼体开口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甲壳动物幼体培养设备-CN201911209956.1在审
  • 乔雁冰;常亚青;左然涛;韩冰;张伟杰;宋坚;尹东红 - 大连海洋大学
  • 2019-12-02 - 2020-06-05 - A01K61/5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动物幼体培养设备,涉及幼体培养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甲壳动物幼体培养设备在对甲壳类动物进行集中培养时,由于甲壳动物都有严重的自残行为,导致高密度养殖中发生发生较高的死亡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培养箱的内部划分为五层空间,所述培养箱的内部二至四层内均设置有水槽。本发明通过硬质塑料培养板和隔间的设计,实现了对甲壳类动物幼体的立体分隔式培育模式,降低了幼体互相残食的发生率,通过滴水管和滴水孔的设计,实现了对每个隔间进行单一同步的加水操作,通过喂料勺衔接杆和喂料勺的设计
  • 一种甲壳动物幼体培养设备
  • [实用新型]鱼虾幼体流水培养装置-CN201520136423.6有效
  • 徐建荣;韩晓磊;曹昆;葛星星;崔春燕;许雪伟 - 常熟理工学院
  • 2015-03-11 - 2015-07-29 - A01K61/00
  • 一种鱼虾幼体流水培养装置,属于水产品幼体培养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箱体壁上且位于箱体壁的上部设排水接口;一组培养笼,该组培养笼以彼此一个挨着一个的排列状态安顿于箱体腔内,且该组培养笼呈镂空状构造,其中:箱体在使用状态下自下而上有序地安顿在培养架上,排水接口与循环供水机构连接优点:满足对鱼虾幼体的室内培养要求,节约河道和土地资源;有效地防范病情蔓延传播,避免经济损失;能够方便地观察和分析对比;节约空间,提高培养量;能使同一批次的鱼虾幼体处于等同环境,确保科学实验和/或培养数据的正确性
  • 鱼虾幼体流水培养装置
  • [发明专利]青蟹苗种的分级培育及移苗方法-CN200910112400.0无效
  • 叶海辉;王桂忠;林琼武;李少菁 - 厦门大学
  • 2009-08-19 - 2011-03-30 - A01K61/00
  • 将蚤状幼体放在培育池中进行培养培养12~18天后,将幼体转移到大眼幼体培育池进一步培育;大眼幼体培育池的面积为100~300m2,在大眼幼体培育池中培育藻类、丰年虫、桡足类等生物饵料;择第五期蚤状幼体的最后一天,或是大眼幼体的第一天进行移苗;控制大眼幼体放养密度为1000~2000只/m3;或放养第五期蚤状幼体,放养密度2000~4000只/m3,大眼幼体培育池的水温24~32℃,盐度15‰~26‰,经过4~8天,将大眼幼体转移到仔蟹培育池;仔蟹培育池面积0.5~3亩,水温26~33℃,盐度10‰~20‰。
  • 蟹苗分级培育移苗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大型溞培养装置-CN201720392094.0有效
  • 张广森;陈敏;林庆胜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 2017-04-14 - 2017-12-22 - A01K63/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溞培养装置,其包括藻液储缸,藻液储缸通过藻液输送管路连接到至少一个培养缸中,培养缸底部设有分离口,分离口通过分离管路连接至幼体收集缸中;培养缸的进口处还连接有培养基存储缸,培养基存储缸中的培养基通过培养基管路输送至培养缸中,培养缸中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孔径依次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能够至少适应一个培养缸,可以实现人工大规模培养大型溞,并且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加入藻液、更换培养基、添加培养基、母体和幼体分离,提高了大型溞的培养效率,并且更换培养基和分离母幼体时不会影响母体繁殖和幼体成长
  • 一种大型培养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对虾无节幼体的筛选系统-CN201620950025.2有效
  • 李活 - 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
  • 2016-08-26 - 2017-05-31 - A01K61/59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虾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对虾无节幼体的筛选系统,包括幼体培养池、与幼体培养池连通的收集网、用于排放收集网内滤水的排水池以及用于筛选所述收集网中对虾无节幼体的筛选装置,收集网设置于排水池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筛选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幼体培养池内含有未孵化的受精卵以及活性参差不齐的对虾无节幼体进行筛选,有利于提高后续虾苗培育的成活率和产量,实现对虾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而且该筛选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 一种对虾幼体筛选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CN201210062559.8无效
  • 黄金田;沈永龙;杨文平;刘飞 - 盐城工学院
  • 2012-03-12 - 2012-07-04 - A01K61/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孵幼箱和培养箱消毒;将海绵条消毒;准备消毒海水;将消毒海水倒入孵幼箱与培养箱中,用增氧机给孵幼箱和培养箱中的消毒海水增氧并控制孵幼箱和培养箱中的水体温度和光照强度;将瘤背石磺受精卵投入到孵幼箱中,当检查发现孵幼箱水体中有瘤背石磺幼体出膜,投入已消毒的海绵条;挤压海绵条使得海绵条内挤出的水伴着瘤背石磺幼体流入培养箱的水体中,瘤背石磺幼体从孵幼箱转移到培养箱后每天投喂小球藻本发明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的成活率达77.0%~86.5%,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 一种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培养方法-CN201310646515.4有效
  • 谭雄亮 - 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2013-12-04 - 2014-03-26 - A01K61/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幼体投放到培育池内,投放密度为5×104个/m3;(2)培养幼体阶段:Z1期投放饵料单胞藻和轮虫,Z2期投放饵料单胞藻和轮虫,Z3期投放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单胞藻,Z4期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和单胞藻,Z5期中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M期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贝肉糜,鱼虾贝肉糜被制成1-2毫米的颗粒投放。本发明根据幼体的成长特性以及在各阶段的营养需要,设计了幼体在Z1期、Z2期、Z3期、Z4期、Z5期以及M期等各个阶段所投放的饵料,远海梭子蟹幼体成长为大眼幼体过程中的成活率可以达到34.2%。
  • 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培养方法
  • [发明专利]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桡足类的培育方法-CN201510020103.9在审
  • 叶海辉;曾朝曙;刘敏 - 厦门大学
  • 2015-08-04 - 2015-07-29 - A01K67/033
  • 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桡足类的培育方法,涉及一种生物饵料培养。1)采集桡足类,观察具有卵囊的桡足类,测定其体长,并进行种类鉴定,获得新纺锤水蚤,其成熟个体体长680~740μm,隶属于哲水蚤目、纺锤水蚤科、纺锤水蚤属;2)将新纺锤水蚤接种培养在容器内,体长分布为:无节幼体60~230μm,桡足幼体310~640μm,作为海洋鱼类的开口生物饵料;3)将步骤2)培养获得的新纺锤水蚤放入水槽内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投喂饵料,每天虹吸出残饵粪便,同时收集一部分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作为海水观赏鱼的开口饵料,并添加饵料,连续培养1个月后换水。可以使新纺锤水蚤的培养密度达到2,000个体/L。
  • 海洋观赏鱼类开口饵料桡足类培育方法
  • [发明专利]厚壳贻贝D形幼体冷藏保存方法-CN201010249510.4有效
  • 杨金龙;李一峰;王冲;沈和定 - 上海海洋大学
  • 2010-08-10 - 2011-01-19 - A01K61/00
  • 厚壳贻贝D形幼体冷藏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D形幼体的筛选:对新孵化的厚壳贻贝D形幼体进行筛选,选取厚壳贻贝D形幼体为形状规则、均为D型的面盘幼体;(2)D形幼体的冷藏保存:选择新孵化出来的厚壳贻贝D形幼体,放入盛有室温海水的器皿中,随后,再将所述器皿放入3-5℃冷藏箱中冷藏保存,更换低温海水,投喂饵料;(3)D形幼体的培育:将盛有低温海水和D形幼体的器皿先放置于16-22℃培养箱,24h后,再将其器皿内的全部海水更换为室温海水冷藏保存时间1天-2个月;冷餐保存期间少量投饵,可保证其生命所需营养;冷藏后取出后,培养箱24h,再进行换水,可减少对幼体的损伤。
  • 贻贝幼体冷藏保存方法
  • [发明专利]水产养殖益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及用途-CN200910035172.1无效
  • 朱明;阎斌伦;陈静;夏振强 - 淮海工学院
  • 2009-09-14 - 2010-04-07 - C12N1/20
  • 农杆菌属水产养殖益生菌N6(Agrobacterium isolate N6)的分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中华绒螯蟹育苗用水,将该水梯度稀释后,涂布到2216E固体培养基上,20℃恒温培养72~96h;挑选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接种到2216E斜面培养基保藏待用;然后将斜面菌株接种到2216E液体培养基,20℃,160r/min,培养48h后,离心后获得细菌菌体;取各离心后获得细菌菌体,通过单株细菌菌体感染刚出膜的中华绒螯蟹蚤状一期幼体的方法,比较蚤状二期幼体变态率,导致蚤状二期幼体变态率最高的细菌即为水产养殖益生菌N6菌株。该筛选益生菌的方法简洁高效;该益生菌对多种甲壳类动物幼体具有益生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苗种产量。
  • 水产养殖益生菌分离培养方法用途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