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94120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地换热器-CN201621050625.X有效
  • 刘长江;刘培浩 - 河南浩源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2016-08-31 - 2017-03-15 - F24J3/0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换热器,地换热器包括地箱,地管下端设置为U型,U型管上侧在地之间设置有旁路,地两端分别于进和出相连接,进与地表A相连接,A箱一端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热管一和冷一,出与地表的b相连接,b箱另一端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热管二和冷二,冷一上在A箱之间连接有B,冷二上在b箱之间连接有a;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沉淀媒质中杂质,对室内加热、制冷效果好,可以避免地堵塞,能量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地换热器。
  • 种地换热器
  • [实用新型]太阳地下蓄热与地耦合换热增温装置-CN201220335512.X有效
  • 康树人 - 康树人
  • 2012-07-11 - 2013-01-09 - F25B30/06
  • 太阳地下蓄热与地耦合换热增温装置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在地井内配置地和太阳输导管,通过回填料将地和太阳输导管在地井内包容定位;太阳输导管的两端与太阳热箱固接,第三循环泵安装在太阳输导管回路上,太阳热箱的介质出口、入口分别与太阳集热器的介质入口、出口连通,在太阳热箱的介质出口与太阳集热器的介质入口连通管路上安装第二循环泵,出路和回路分别将地源热泵主机出口与地入口和地出口与地源热泵主机入口循环连通
  • 太阳能地下蓄热耦合管换热增温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能用热泵主动保温的地换热-换冷系统-CN201921650976.8有效
  • 杨建国 - 绵阳永丰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9-29 - 2020-08-11 - F25B30/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用热泵主动保温的地换热‑换冷系统,包括土壤区、蓄热耦合器、热泵系统、太阳集热系统和用户端,所述土壤区包括中央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是以中央区为圆心向外侧周向辐射形成的若干同心圆温差层,所述中央区和外围区的边缘部均设置有地式换能器,所述土壤区、热泵系统、太阳集热系统和用户端均与所述蓄热耦合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以中央区为中心的周围土壤层内安装地式换能器,利用吸热泵机组将散发在土壤中的热量泵送回热井,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 一种能用主动保温埋管式储能换热系统
  • [实用新型]高强度混凝土板式构件-CN202222431686.2有效
  • 张新冉;张世超;代志涛;张智远 - 许昌鑫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9-14 - 2023-02-14 - E04C2/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强度混凝土板式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墙板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和水合盐相变材料,呈连续S型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板中,内部盛放水合盐相变材料,的两端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贯穿预制混凝土墙板正立面,且均封堵有堵盖,水合盐相变材料吸收白天室内的高温并进行储存,在夜晚温度较低时释放热量,避免白天过热和夜晚过冷,起到了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从而调节室温,更加节能环保,水合盐相变材料失效后,使用人员可同时拆卸堵盖放出水合盐相变材料,而后,在出液口重新安装上堵盖,从进液口注入新的水合盐相变材料,即可完成更换,维护更换也十分方便。
  • 强度混凝土板式构件
  • [发明专利]带有双地群的太阳-地源热泵耦合供系统-CN201610703384.2有效
  • 王恩宇;陈宇朴;沈云祥;齐承英 - 河北工业大学
  • 2016-08-20 - 2019-03-05 - F25B27/00
  • 本发明涉及带双地群的太阳‑地源热泵耦合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供系统包括太阳集热器、蓄热水箱、地源热泵机组、1号地群、2号地群、建筑末端装置、集热循环水泵、热循环水泵、地源侧循环水泵、1号热控制阀、2号热控制阀、1号地源侧控制阀、2号地源侧控制阀、1号群流量调节阀、2号群流量调节阀、1号群热量表和2号群热量表;所述太阳集热器顺次与蓄热水箱、集热循环水泵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即集热循环,收集太阳产生的热水;蓄热水箱的热水出流端顺次与1号热控制阀、热循环水泵、1号地群、2号热控制阀、蓄热水箱的回流端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构成热循环。
  • 带有埋管群太阳能源热泵耦合系统
  • [实用新型]带有双地群的太阳‑地源热泵耦合供系统-CN201620918625.0有效
  • 王恩宇;陈宇朴;沈云祥;齐承英 - 河北工业大学
  • 2016-08-20 - 2017-02-01 - F25B27/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双地群的太阳‑地源热泵耦合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供系统包括太阳集热器、蓄热水箱、地源热泵机组、1号地群、2号地群、建筑末端装置、集热循环水泵、热循环水泵、地源侧循环水泵、1号热控制阀、2号热控制阀、1号地源侧控制阀、2号地源侧控制阀、1号群流量调节阀、2号群流量调节阀、1号群热量表和2号群热量表;所述太阳集热器顺次与蓄热水箱、集热循环水泵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即集热循环,收集太阳产生的热水;蓄热水箱的热水出流端顺次与1号热控制阀、热循环水泵、1号地群、2号热控制阀、蓄热水箱的回流端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构成热循环。
  • 带有埋管群太阳能源热泵耦合系统
  • [实用新型]光伏余热回收系统-CN202020106072.5有效
  • 曹彦斌;耿志平 - 众森绿建国际科技股份公司
  • 2020-01-17 - 2020-10-16 - F24D11/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余热回收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其中,余热回收单元包括多个光伏电池板、多个毛细管网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多个光伏电池板并排设置,一个光伏电池板的背光面上设置一个毛细管网换热器,多个毛细管网换热器均与板式换热器的其中一个流道连通;,其埋设于土壤内,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剩余一个流道连通;余热利用单元,其包括地源热泵主机和于土壤中且与地源热泵主机连通的地换热器,地换热器与相邻设置
  • 余热回收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式地换热系统-CN202210406431.2在审
  • 秦圣权;张慧;王江春;周海峰;凌通;吴莹;付太红;汪东林;李从成;胡亚坤;康政 - 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4-18 - 2022-06-14 - F24T10/13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地换热系统。所述式地换热系统,包括:保温箱;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箱,所述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本发明提供的式地换热系统,通过机构方便对生产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后通过换热管能够对保温箱与箱之间的换热水源进行换热,换热后通过换热机构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水源,在换热的过程中,水源通过支撑架的限制,需要围绕箱流动一周,形成完全换热后才能正常的向外排放和传输,以保障换热的质量。
  • 一种储能式埋管换热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太阳、空气地源采暖降温系统-CN201620449587.9有效
  • 胡瑞华;冯永惠;祖永强;刘凤全;程帮明;陈云辉 - 金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6-05-17 - 2016-12-07 - F24D12/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空气地源采暖降温系统,包括太阳集热器、空气热泵、地源热泵机组和水箱,太阳集热器设置于建筑屋顶上,空气热泵设置于建筑外部,太阳集热器和所述空气热泵分别通过强制循环泵连接水箱,地源热泵机组的为竖直深度为地下85‑90m,且所述地源热泵机组也与水箱相连接,水箱分为冷水箱和热水箱,冷水箱和热水箱上均分别设置进水端和出水端,建筑内部设置辐射玻镁板、风机盘和暖气管道,辐射玻镁板内设置毛细管网,水箱的冷水箱进水端和热水箱进水端分别连接水源、水箱的冷水箱出水端分别连接毛细管网和风机盘水箱的热水箱出水端连接暖气管道。
  • 一种太阳能空气采暖降温系统
  • [实用新型]跨季节混合热冷热联供系统-CN201921027217.6有效
  • 周学志;徐德厚;徐玉杰;汪翔;陈海生 - 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2019-07-03 - 2020-05-08 - F28D20/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季节混合热冷热联供系统,包括集热单元、热单元、制冷单元、冷单元、释热单元和释冷单元,其特征在于:热单元的第三换热盘(4c)置于相变热器(7a)里,相变热器(7a)于地面(14)以下,第一地(12a)布置在相变热器(7a)四周;制冷单元的第四换热盘(4d)置于热化学反应器(8)内,冷凝器(9)冷侧入口接第一地(12a);冷单元的第五换热盘(4e)置于相变冷器(7b)里,相变冷器(7b)于地面(14)以下,第二地(12b)布置在相变冷器(7b)四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灵活多变、密度大、冷热联供、系统效率高,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占地面积,降低建筑物能耗,扩大跨季节热的地域适用范围。
  • 季节混合冷热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