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67303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封隔型地下循环电解整治系统-CN201610279514.4有效
  • 吴庭年;吴秉儒;吴亭仪 - 昆山科技大学
  • 2016-04-29 - 2020-10-13 - C02F1/46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隔型地下循环电解整治系统,其包含:整治井、封隔装置、输水装置及至少一个多孔电极。整治井钻设于地表,整治井包含管壁及容置空间。抽水泵设于上层并与连通管路连通,以抽取上层或下层的地下。至少一个多孔电极设于上层及/或下层,至少一个多孔电极包含第一群组的第一多孔电极,且第一多孔电极包含:第一多孔电极元件及第一多孔隙管。借此,本发明的封隔型地下循环电解整治系统,可直接或间接氧化降解地下污染物。
  • 封隔型地下水循环电解整治系统
  • [发明专利]地下循环射流曝气除铁除锰装置-CN88105801.7无效
  • 李志斌 - 湖南省汉寿县卫生防疫站
  • 1988-11-16 - 1991-10-30 - C02F1/64
  • 地下循环射流曝气除铁除锰装置由初级循环曝气系统、二次补充曝气系统和后处理系统组成,它只需在现有地下处理系统中加设以“罐式射流器”为主的初级循环射流曝气和二次补充曝气系统。本发明“一套装置、两级曝气,一泵分流,循环曝气”,曝气充分,反应时间充足,强化了氧气向■体的传质作用、二氧化碳散除率高,pH值提高幅度大,成本低,除铁除锰效果好且稳定可靠,处理后的地下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地下水循环射流装置
  • [发明专利]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地下循环井装置与修复方法-CN202210517935.1在审
  • 刘志彬;刘朱;蔡昕辰;贺辰飞;王琨戈;王宇婷 - 东南大学
  • 2022-05-12 - 2022-07-15 - C02F1/00
  • 本发明属于地下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涉及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的地下循环井装置与修复方法。装置包括循环井,循环井从上到下具有透水层和封闭层;废气处理装置、臭氧发生器以及皂素溶液储存箱连通至封闭层;封闭层配置有地下抽入管以及气泡水抽出管道。地面与地下的水位线之间形成包气带;循环井安装有微纳米气泡水输出管道。方法包括:将地下通过地下抽入管抽入封闭层内;将臭氧发生器和皂素溶液储存箱的臭氧以及皂素溶液输送至封闭层内;将封闭层内的液体通过气泡水抽出管道输出至地下中;打开微纳米气泡水抽注泵,通过微纳米气泡水输出管道将封闭层内的液体输送至包气带区域
  •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地下水循环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地下硝酸盐污染的微生物电化学装置和方法-CN201410171820.7有效
  • 卢宏玮;杜鹏;何理;申婧 - 华北电力大学
  • 2014-04-28 - 2018-11-09 - H01M8/16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硝酸盐污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电化学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装置由电极修复系统、电极控制系统、电极液循环系统以及温度控制/调节系统组成;通过电极控制系统,电极修复系统能够间歇处于微生物电解池状态(MEC)、微生物燃料电池状态(MFC)及开路状态;通过电极液循环系统,能够是控制电解液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循环,并不断跟新电极液;温度控制/调节系统能够控制两电极室种电极液的温度,促进微生物新陈代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原位地下修复,无需抽出地下,修复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修复装置适应能力强,修复装置和修复过程简单,便于工业生产和操作。
  • 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微生物电化学装置方法
  • [实用新型]水-风型太阳能双高效地源热泵冷暖两用机-CN200920290363.8有效
  • 于奎明 - 于奎明
  • 2009-12-22 - 2010-09-15 - F25B29/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风型太阳能双高效地源热泵冷暖两用机,包括同轴换热器,所述同轴换热器上同时连接有氟循环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氟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与同轴换热器串联连通的压缩机和翅片换热器,水循环装置包括与同轴换热器连通的与地下系统循环管道,在地下系统循环管道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表冷器和太阳能集热水箱,所述表冷器和太阳能集热水箱之间还设有用于将表冷器和太阳能集热水箱中的水进行循环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运用地下或土壤作为冷热源
  • 太阳能高效源热泵冷暖两用
  • [实用新型]一种办公楼地下的梯级利用系统-CN201120260195.5有效
  • 汪涌;李健 -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2011-07-21 - 2012-04-11 - F25B29/00
  • 一种办公楼地下的梯级利用系统,所述水管由所述出水井引出后经过第一阀门后接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出来后经过第二阀门后接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出来后再经过第三阀门后接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供回水循环管路出来后经过第四阀门后接入所述回灌井。本实用新型冬夏均能够对地下进行梯级利用,冬夏更换时只需要开关相关阀门,使用方便、经济。
  • 一种办公楼地下水梯级利用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CN201810338532.4有效
  • 高革;焦良珍;方子建;李冠男;陈宇峰;陈奕开 - 武汉科技大学
  • 2018-04-16 - 2020-08-18 - F25B13/00
  •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单元、太阳能热水循环单元、地下循环单元以及末端用能循环单元;所述太阳能热水循环单元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单元均与所述地下循环单元连接;所述太阳能热水循环单元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单元连接;所述末端用能循环单元与所述制冷剂循环单元连接。该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优点互补,克服地热能不间断使用导致土壤热平衡来不及恢复和太阳能受天气条件影响的问题,节能、环保、无污染,运行简单,能实现用户供冷、供热和供生活热水的多种要求
  • 一种太阳能辅助源热泵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节水型城市生态修复水循环灌溉装置-CN202021823084.6有效
  • 翟磊;徐琳琳;刘玮玮;魏光超;杨民升 -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2020-08-27 - 2021-04-13 - A01G25/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水型城市生态修复水循环灌溉装置,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水渠,及沿水渠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过滤室,及设置于过滤室下方的地下井,及与地下井连接的灌溉机构,及与地下井其溢流口连接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带有回水泵的回水管与水渠其高位处连接;所述水渠通过引流管与过滤室联通;所述地下井其靠近过滤室一侧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地下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地下管道连接;所述地下管道其低位处通过蓄水管与蓄水池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型城市生态修复水循环灌溉装置,可对雨水和露水进行收集和存储,并将其作为城市生态修复用水,用于植物的灌溉,节约了水资源的利用。
  • 一种节水城市生态修复水循环灌溉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互补型热管热交换系统-CN200920295075.1无效
  • 郑斌;景斌 - 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
  • 2009-12-25 - 2010-11-24 - F28D15/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补型热管热交换系统,包括由多根细长热管组成的热管束,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冷凝段分别位于基站舱体的内部和外部,在基站舱体外部设有水箱,水箱上内装有水并且水箱上设有由多根热管组成的水箱散热装置,水箱还连接有水循环散热装置,水循环装置包括埋入地下地下箱、进水管、排水管及水泵,当水箱散热装置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时,开启水循环散热装置,将地下箱内的水抽送至水箱内,对水箱进行散热,水箱散热装置与水循环散热装置互补发挥作用
  • 一种互补热管热交换系统
  • [发明专利]水循环零排放的新型工厂及其防渗建筑结构-CN200710029560.X无效
  • 许世昌;叶先美 - 许世昌
  • 2007-08-03 - 2008-03-12 - E04H5/02
  •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水循环零排放的新型工厂。一般工厂建造于地面直接排放其废水,即使其有污水处理设备也是建于地面的露天型,很容易有蒸发和渗漏,处理并不彻底。本发明设有地下凹陷的防渗建筑,生产车间建造在地下防渗建筑上,生产车间直接吊装在地下防渗建筑上,两者配合形成对生产车间排出的废水的密封罐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广泛适用于造纸、染整、皮革、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循环回收处理,封闭式的循环系统保证生产车间零排放无渗漏,对地表环境和地下系统都无妨害,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水资源的循环回收利用
  • 废水循环排放新型工厂及其防渗建筑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