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53493.3 申请日: 2020-12-24
公开(公告)号: CN112623195A 公开(公告)日: 2021-04-09
发明(设计)人: 米百刚;詹浩;刘汉宇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B64C21/02 分类号: B64C21/02
代理公司: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代理人: 白志杰
地址: 710072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所述栅格融合翼包括基础单翼,栅格框架,布置于基础单翼上形成镂空机翼结构,横向栅格隔板和纵向栅格隔板,均布置于栅格框架内部,所述横向栅格隔板沿着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平行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栅格隔板沿着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垂直方向布置且与横向栅格隔板相交,将栅格框架分割成多个镂空栅格孔,栅格进气口,布置于基础单翼下表面前缘区域,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上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栅格出气口,布置于布置于基础单翼上表面,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下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下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本发明设计的栅格融合翼可以在不额外消耗能量、不产生附加阻力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机翼大攻角气流分离,增大机翼的失速攻角,提升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低速 大攻角 流动 特性 改善 栅格 融合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01155349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射流环量控制装置-202311188880.5
  • 王万波;唐坤;黄勇;潘家鑫;覃晨;赵鑫海;李超群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2023-09-15 - 2023-10-24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流环量控制装置,涉及环量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设置机翼内部的射流环量主体、设置在机翼尾缘处的射流出口、以及设置在机翼尾缘处使射流出口处的气流发生偏转的科恩达型面,射流环量主体与射流出口连通,科恩达型面位于射流出口下方,位于科恩达型面下方的机翼尾缘上设置有射流吸气口,机翼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射流吸气口与射流环量主体的管道回收系统;本发明设计合理,该装置由于同时采用了吹气和吸气两种方式,不仅能回收多余的高能气流,还能通过射流出口的吸气抑制射流的分离,改善射流对外流“裹挟”效果,提高射流环量控制效率。
  • 一种基于协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飞行器-202310783785.3
  • 杜海;苏玉鹏;迟劭卿;龚东升;苏东 - 西华大学;东莞市享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6-29 - 2023-08-18 - B64C21/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协同射流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飞行器,协同射流技术是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采用吹吸气流的方式实现对飞机器的控制,本发明是一种运用新概念流动控制方法的飞行器,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该运用协同射流技术的飞行器采用常规式布局,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内夹装压气机、吸气装置和吹气装置,实现协同射流的目的。主翼包括第一翼段和第二翼段,第一翼段与机身相连,第二翼段与第一翼段远离机身的一端相连。与第二翼段上翼面前端具有吹气口,于第二翼段上翼面后端具有进气口。本发明的飞行器可以在协同射流装置的配合下降低阻力并产生更高的升力系数,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可以实现长航时飞行。
  • 一种协同射流机翼-202310462756.7
  • 杜海;苏玉鹏;任梓铭;龚东升;迟劭卿 - 西华大学
  • 2023-04-26 - 2023-07-18 - B64C21/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射流机翼,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包括翼身、吹气装置、吸气装置、激励器和底板;翼身呈中空型;吹气装置和吸气装置均与翼身连接;底板和翼身的底部连接;吹气装置上设置有射流吹气口;吸气装置上设置有射流出气口;激励器包括第一离心压气机和第二离心压气机;第一离心压气机和第二离心压气机均设置在底板上。该协同射流机翼将底板与翼身结合,维持翼型整体气动外形;融合了激励器、吹气装置和吸气装置,整个机翼一体化设计,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相比复杂的外接气源方式,内置气源具有高适应性、高可靠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一种用于机翼表面降噪的凹坑结构-202310544619.8
  • 胡天翔;曲竟颀;刘沛清;张瑾;郭昊;戴若航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3-05-16 - 2023-07-04 - B64C21/02
  • 本发明属于飞机机体降噪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机翼表面降噪的凹坑结构,设置于机翼上,凹坑结构包括:布设基面,设置在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沿机翼所在机身轴线方向位于机翼的尾部,布设基面沿弦长方向与机翼在长度上具有相关度,且布设基面位于机翼沿弦长方向的预设比例位置;凹坑,以预设排列方式分布在布设基面;具有如下优点:不同于锯齿状降噪结构,浅凹坑状结构直接应用在翼缘后部,不会产生额外附体效应。与传统的被动方法应用渗透材料相比,浅凹坑状结构所引起的总阻力增加是微小的,只有较小的空气动力损失。并且其非渗透性保证其不会轻易因为污染而改变降噪性能。相比以往的降噪结构的具有较好的优化。
  • 基于涵道风扇驱动协同吹吸气的机翼流动控制系统-202310397199.5
  • 李泽祥;冯毅;罗朝匀;李辉;倪章松 -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 2023-04-14 - 2023-06-20 - B64C2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涵道风扇驱动协同吹吸气的机翼流动控制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飞机双翼上的协同吹吸气模块,该模块包括设置在机翼后缘的协同吹吸气区域;其中,协同吹吸气区域包括:分别设置在上、下翼面的第一引气区域和第二引气区域;第一、第二引气区域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或狭缝,且第一、第二引气区域之间的机翼内部形成供空气上下流动的流动腔室;腔室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腔室上下流动的涵道风扇;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涵道风扇的运行状态的驱动模块。该系统通过上下引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增升和辅助操控方案,既可以增大大型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升力,同时可以在大型飞机的起降、巡航过程中对飞行状态进行辅助调节。
  • 一种可延缓流动分离的翼型及置于翼型上的激励器-201910037887.4
  • 孟宣市;尹仕卿;李华星 - 西北工业大学
  • 2019-01-16 - 2023-02-28 - B64C2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延缓流动分离的翼型及置于翼型上的激励器,采用同时在前缘喷气和后缘吸气的主动流动控制方式,达到增加升力、减小阻力、改善失速特性目的,对推进系统造成的动力损失很小。管道和激励器埋在结构内部,喷气和吸气不需要额外的气源,避免了复杂的通气管路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实施,对气动结构破坏极小,使用范围广。气流循环利用的机制能够减小能源消耗。等离子体激励器具有尺寸小、重量低、反应迅速、频带响应宽等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生成一个比较好的气流回路,且可以根据飞行器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缝道的宽度以及激励器的电学参数来生成相应的吹吸气回路以有效改善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 飞行器机翼组件-201780075540.8
  • 惠欣宇;克里斯多佛·鲍尔 - 空中客车营运有限公司
  • 2017-12-04 - 2022-12-23 - B64C21/02
  • 提出了一种飞行器机翼组件,其包括主翼部分、高升力装置,该高升力装置包括具有上蒙皮部分和下蒙皮部分的流动表面,其中,高升力装置能够在位于主翼部分处的缩回位置与限定高升力装置与主翼部分之间的间隙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主翼部分和处于缩回位置的高升力装置限定具有位于后缘与前缘之间的当地弦长的翼型,其中,前缘在高升力装置的流动表面上位于上蒙皮部分与下蒙皮部分之间,其中,高升力装置的流动表面包括第一流动表面部分、第二流动表面部分和第三流动表面部分,其中,第一流动表面部分是被微穿孔的,以用于空气流入,其中,第一流动表面部分在上蒙皮上从前缘沿翼弦方向延伸当地弦长的2%或更少并且在下蒙皮上从前缘沿翼弦方向延伸当地弦长的2%或更少,并且其中,第二流动表面部分不是被微穿孔的,并且第二流动表面在上蒙皮部分的其余部分上延伸,并且其中,第三流动表面部分不是被微穿孔的,并且第三流动表面在下蒙皮部分的其余部分上延伸。
  • 宽速域射流控制飞行器-202110710139.5
  • 邵帅;郭正;侯中喜;贾高伟;陈晔;王鹏;陈清阳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2021-06-25 - 2022-10-25 - B64C21/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速域射流控制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左右两侧的机翼;在各机翼前缘沿其展向分布有流动分离抑制装置,用于抑制机翼表面的流动分离;在各机翼外侧后缘设置有可调喷口环量控制装置,为飞行器提供滚转控制;在机身后端中部设置有二元射流推力矢量装置,利用二元射流推力矢量装置进行宽速域飞行中的俯仰和偏航控制。本发明解决现有无操纵面飞行器在低速大迎角和高亚声速飞行状态下的三轴姿态控制失效问题。
  • 用于共振流动装置的相位调整-201710932651.8
  • D·P·布尔佐佐夫斯基;S·F·格里芬 - 波音公司
  • 2017-10-10 - 2022-10-21 - B64C21/02
  • 一种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发生器的共振阵列的装置,其中相邻的射流发生器被联接,从而引起在多个合成射流发生器的射流之间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的可能,这取决于至多个合成射流发生器的对应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对相位。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经配置以控制对应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对相位,以通过改变由多个合成射流发生器的第二合成射流发生器所发射的第二射流的给定相位,引起由多个合成射流的第一合成射流发生器所发射的第一射流的变化。
  • 短舱进气道-202210914018.7
  • 马波;丛晶洁;邓志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2022-08-01 - 2022-10-18 - B64C21/02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短舱进气道,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短舱进气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短舱结构阻力大、进气道唇口壁偏厚,结构效率低,防冰空间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短舱进气道唇口和外壁板设计为一个整体,减少紧固件的安装,实现进气道唇口的大面积层流;同时将进气道前隔板设计为三角截面,在前隔板重量相当的情况下,提高前隔板的抗撞性能,从而实现进气道唇口壁厚的降低来提高结构效率,此外还减少防冰空间,实现用气量的减少。
  • 一种主被动组合的超高速边界层转捩宽频控制方法-202011087796.0
  • 罗振兵;刘强;邓雄;程盼;彭文强;周岩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2020-10-13 - 2022-10-11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被动组合的超高速边界层转捩宽频控制方法,在超高速飞行器表面需要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安装转捩宽频控制结构,转捩宽频控制结构包括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与微孔隙板,微孔隙板设在飞行器的表面上并覆盖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射流出口;微孔隙板通过被动控制抑制第二模态,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通过主动控制抑制第一模态;通过主被动控制相结合实现第一模态、第二模态兼顾的宽频范围转捩控制。既增强孔隙表面对宽频扰动波的抑制能力,又减小表面粗糙度,理论上有望集成剪切增稳与吸声机理,工程上有利于实现热防护和延迟转捩双目标,并且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吸气区域和喷气区域,能够有效的扩大控制参数范围。
  • 一种扇翼结构及其飞行器-202210699811.X
  • 李悦立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
  • 2022-06-20 - 2022-08-30 - B64C21/02
  •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扇翼结构,包括:扇翼、叶轮,其中,扇翼的上翼面沿自前缘部位向后缘部位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扇翼的前缘部位开设有叶轮安装槽,叶轮安装槽沿扇翼的展向伸展,横截面呈弧形;扇翼上具有连通槽,连通槽的进口端延伸至叶轮安装槽内靠近倾斜面的部位,出口端延伸至叶轮安装槽内部;叶轮安装在叶轮安装槽内,在叶轮高速旋转时,扇翼上翼面的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内弧形面的交汇部位处堆积的气体,会经连通槽流到叶轮安装槽内,从而降低扇翼上翼面的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内弧形面的交汇部位处的正压区,保证扇翼结构的升力效果,且可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涉及一种扇翼飞行器,包括:上述的扇翼结构。
  • 一种扇翼结构及具有其的飞行器-202210701901.8
  • 李悦立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
  • 2022-06-20 - 2022-08-26 - B64C21/02
  • 本申请涉及一种扇翼结构包括扇翼、叶轮、挡流板,其中:扇翼的上翼面沿自前缘部位向后缘部位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扇翼的前缘部位开设有叶轮安装槽,叶轮安装槽沿扇翼的展向伸展,横截面呈弧形;叶轮安装在叶轮安装槽内;挡流板连接在倾斜面上,与倾斜面之间形成抽吸槽;抽吸槽的进口端延伸至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的交汇部位处,出口端朝向扇翼后缘部位,叶轮高速转动时,部分气流会沿挡流板的外壁面向扇翼后缘部位流动,在抽吸槽的出口端形成负压区,从而可对扇翼上翼面的倾斜面与叶轮安装槽的交汇部位处堆积的气体进行抽吸,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该部位处的正压区,保证扇翼结构的升力效果。此外,涉及一种扇翼飞行器,包括:上述的扇翼结构。
  • 机翼-转子装置、飞行器和用于运行飞行器的方法-202080085171.2
  • S.赫布希;H.施罗德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2020-11-30 - 2022-08-05 - B64C21/02
  • 在机翼(11)中机翼‑转子装置(1)的转子(22)具有可被封闭件(3)封闭的进入口(21)和可被封闭件(3)封闭的排出口(25)。在此,封闭件(3)在关闭状态下是部分透气的。在转子(22)运转且封闭件(3)关闭的情况下,这一透气性能够有针对性地影响机翼(11)的空气动力学性质。由此,通过在机翼(11)内转子(22)的进入口(21)的区域中的负压,能够实现对机翼的顶侧上的空气的抽吸,并且同时通过在排出口(25)的区域中的过压能够实现对机翼的底侧上的空气的吹出。有利地,由此在机翼顶侧上的减速的边界层可以在进入口(21)的区域中通过抽吸减少其厚度(δG),并且可以将更高能的外层应用在机翼(11)的形廓上。更有利地,可以降低机翼(11)的空气阻力并且提高其升力,这实现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转子‑机翼装置(1)的飞行器的更好的飞行特性和更高的能效。特别有利地实现在转子(22)的进入口(21)的封闭件(3)的区域中的抽吸,否则在所述区域中会因为由封闭件(3)导致的表面上的不平整而形成更厚的边界层(δG)。
  • 飞行器气流控制系统的前缘结构-201810753995.7
  • 格察·施劳夫;克里斯蒂安·哈克 - 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2018-07-10 - 2022-05-31 - B64C2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气流控制系统的前缘结构(1),包括围绕集气室(7)的双壁前缘板(3),其中前缘板(3)包括面对集气室(7)的内壁元件(21)以及与周围气流(25)接触的外壁元件(23),其中在前缘板(3)的内壁和外壁元件(21、23)之间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27),使得在每对相邻的加强件(27)之间,在所述内壁和外壁元件(21、23)之间形成中空室(29),其中外壁元件(23)包括多个微孔(31),它们在所述中空室(29)和周围气流(25)之间形成流体连接,并且所述内壁元件(21)包括开口(33),所述开口在中空室(29)和集气室(7)之间形成流体连接。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机械要求的简单且轻便的前缘结构,其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加强件(27)与内壁元件(21)一体形成。
  • 一种可延缓流动分离的圆柱体及置于圆柱体上的激励器-201910037883.6
  • 尹仕卿;孟宣市;李华星 - 西北工业大学
  • 2019-01-16 - 2022-04-26 - B64C2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延缓流动分离的圆柱体及置于圆柱体上的激励器,用于控制圆柱表面的流动,从而可以抑制流动分离,来实现增升减阻,减弱噪声振动等功能。等离子体激励器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低、反应迅速、频带响应宽等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生成一个比较好的循环回路,无需从外界引入新的气源,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也避免需要安装引入气体的装置,节省了空间。可根据实际的自由来流速度来调整通道的宽度以及激励器的电学参数来生成相应的循环回路以有效改善圆柱的表面流场,抑制流动分离,能有效减小气动噪声,减弱甚至是消除振动。
  • 一种直升机后机身开缝的一体化红外抑制系统及方法-201910699609.5
  • 张靖周;蒋坤宏;单勇;郑禛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9-07-31 - 2022-04-05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升机后机身开缝的一体化红外抑制系统及方法,在异型管内外侧分别设置有导流板和遮挡板,导流板组织旋翼下洗气流在后机身内的流动,减小流动损失,有利于旋翼下洗气流流入后机身,同时导流板阻挡异型管对后机身内其余装置的加热;遮挡板能够阻挡高温异型管对后机身的直接辐射加热,大幅降低后机身表面温度,遮挡板上的百叶导流片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下洗气流对高温异型管进行冷却。经异型管排出的气流仍具有较高温度,对后机身下侧壁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加热作用,本发明通过在异型管排气出口下侧的后机身壁面上开设狭缝开口,引导下洗气流经狭缝流出对后机身下侧壁进行冷却,大幅降低后机身下侧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信号。
  • 一种流体推力矢量激励器-202111566389.2
  • 张伟;高鑫宇;聂旭涛;陈万华;蔡清青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2021-12-21 - 2022-01-21 - B64C21/02
  •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流动增升减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流体推力矢量激励器,包括机体、双稳态膜片、激励片、和两个特斯拉单向阀,所述机体具有开口的腔室,并且该腔室具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双稳态膜片固定密封于腔室的开口;所述激励片是压电复合纤维膜片,并贴伏于所述双稳态膜片,受交变电压作用,驱动双稳态膜片实现模态转变,实现对腔室内流体容积的改变;两个所述特斯拉单向阀分别连通于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本发明具有结构轻薄、紧凑,无机械连杆运动部件等特点,可灵活布置在机翼后缘内部,改变机翼局部升阻力,形成俯仰或滚转力矩,形成流体推力矢量控制,也能够起到“压气机”的作用,能够用于边界层吹气及吸气。
  • 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202023162520.2
  • 米百刚;詹浩;刘汉宇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0-12-24 - 2021-11-23 - B64C21/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所述栅格融合翼包括基础单翼,栅格框架,布置于基础单翼上形成镂空机翼结构,横向栅格隔板和纵向栅格隔板,均布置于栅格框架内部,所述横向栅格隔板沿着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平行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栅格隔板沿着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垂直方向布置且与横向栅格隔板相交,将栅格框架分割成多个镂空栅格孔,栅格进气口,布置于基础单翼下表面前缘区域,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上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栅格出气口,布置于布置于基础单翼上表面,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下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下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栅格融合翼可以在不额外消耗能量、不产生附加阻力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机翼大攻角气流分离,增大机翼的失速攻角,提升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
  • 流体推进系统-202080020150.2
  • A·埃弗莱特 - 杰托普特拉股份有限公司
  • 2020-01-21 - 2021-11-09 - B64C21/02
  • 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至少一个主翼,该主翼具有上表面、上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凹部以及与该至少一个凹部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导管。至少一个喷射器布置在该至少一个凹部内并且构造成经由该至少一个导管接收压缩空气。
  • 一种抑制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的尾缘气流控制方法-202010689172.X
  • 陈荣钱;占柠瑀;邱若凡;尤延铖 - 厦门大学
  • 2020-07-17 - 2021-10-15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的尾缘气流控制方法,属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飞行状态,调节旋翼尾缘气流的速度和流动方向,从而改变旋翼桨叶表面的载荷分布,达到降低BVI噪声的效果。当气流控制装置无需开启时,由于气流控制装置紧贴翼型表面,跟原始外形几乎一致,不会对气动性能造成影响。相比ACF,本发明的方法没有了运动部件,无需调节机构,耗费功率更少,结构实现起来更加简单,能够达到与ACF相同甚至更好的BVI噪声抑制效果,是一种较优选择。
  • 一种基于吹吸气流动控制的超声速飞机声爆抑制方法-202011439654.6
  • 张力文;韩忠华;宋文萍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0-12-10 - 2021-10-15 - B64C21/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吹吸气流动控制的超声速飞机声爆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超声速飞机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超声速巡航状态下飞机机翼下表面的压缩区域与膨胀区域的位置;步骤2,在压缩区域弦向5%‑15%和展向10%‑80%的范围内,布置两个至四个吸气口;步骤3,在膨胀区域弦向80%‑95%和展向10%‑80%的范围内,布置两个至四个吹气口。优点为:本发明通过在飞机机翼下表面的压缩区域安装吸气口,并在膨胀区域安装吹气口,利用激波和膨胀波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地面观测到的声爆强度。与此同时能够增加全机升力,减小阻力,从而提高超声速飞机的气动性能,更好地满足超声速飞行需求。
  • 一种引气自平衡式无人机-202110849081.2
  • 葛高翔 - 江苏汉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7-27 - 2021-09-28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气自平衡式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一种引气自平衡式无人机,本发明首先通过引气弧板对外界风力实现有效引流降压过程,有效减小了风力对无人机本体产生的风压影响,减少侧翻情况的发生,为无人机本体的稳定飞行提供第一道平衡作用,其次,当无人机本体在风力作用下侧翻时,平衡重力球自动移动,对控气链板进行施压,使其发生位移,打开进气孔,使被引导的风力进入增浮气囊中,增浮气囊发生膨胀,增大无人机本体侧翻受到的空气阻力,促进无人机本体恢复平衡状态,此为本发明的第二道自平衡过程,通过上述二重递进式的自平衡作用,大大提高了无人机本体飞行时的抗风稳定性。
  • 飞行器、竖向尾翼、流量控制系统前缘结构及其操作方法-202110216518.9
  • 迈克尔·赫夫特;弗兰克·尼尔森 -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2021-02-26 - 2021-08-27 - B64C21/02
  • 公开了用于飞行器的流量控制系统的前缘结构、即简化且更有效的前缘结构,前缘结构包括以弯曲方式围绕增压室的前缘面板,具有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包括面向增压室的内表面和与环境流接触的外表面并包括形成增压室与环境流之间的流体连接的多个微孔,空气出口布置在第一侧部分或第二侧部分上并流体连接至增压室以将空气从增压室排出到环境流中。提供简化且更有效的前缘结构的目的实现的原因是,空气出口形成为包括出口面板的固定空气出口,出口面板从前缘面板以固定方式延伸到环境流中使得在前缘面板与出口面板的后缘之间形成面向后的出口开口。还公开了控制单元和前缘结构的系统、飞行器的竖向尾翼、带前缘结构的飞行器、操作前缘结构的方法。
  • 限定流体致动孔的空气动力面组件-201610164951.1
  • E·A·惠伦;M·迪沙佛;A·葛雷泽 - 波音公司
  • 2016-03-21 - 2021-05-28 - B64C21/02
  • 提供了空气动力面组件以促进对空气动力面的流动控制。空气动力面组件包括空气动力面,所述空气动力面限定了外模线,在所述外模线上方的流体将沿下游方向流动。外模线限定了被下降区域中断的平滑轮廓,所述下降区域相对于由在其上游的所述外模线限定的所述平滑轮廓是凹入的。空气动力面限定了通向下降区域的孔。空气动力面组件还可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孔的上游从空气动力面的外模线延伸。突出部沿下游方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延伸过孔上方。空气动力面组件还可以包括流体致动器,所述流体致动器限定了从输入区域延伸并且与孔流体连通的一对弧形通道。
  • 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202011553493.3
  • 米百刚;詹浩;刘汉宇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0-12-24 - 2021-04-09 - B64C2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大攻角流动特性改善的栅格融合翼,所述栅格融合翼包括基础单翼,栅格框架,布置于基础单翼上形成镂空机翼结构,横向栅格隔板和纵向栅格隔板,均布置于栅格框架内部,所述横向栅格隔板沿着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平行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栅格隔板沿着栅格框架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垂直方向布置且与横向栅格隔板相交,将栅格框架分割成多个镂空栅格孔,栅格进气口,布置于基础单翼下表面前缘区域,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上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上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栅格出气口,布置于布置于基础单翼上表面,通过横向栅格隔板下端面与栅格框架的下板面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本发明设计的栅格融合翼可以在不额外消耗能量、不产生附加阻力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机翼大攻角气流分离,增大机翼的失速攻角,提升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