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循环利用热熔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43664.3 申请日: 2019-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9834873B 公开(公告)日: 2021-06-25
发明(设计)人: 陈耀锋 申请(专利权)人: 金冠(龙海)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9B17/04 分类号: B29B17/04;B29B17/00;B29B13/02
代理公司: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代理人: 王春霞
地址: 363107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相关,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塑料循环利用热熔装置,包括顶部结构壳、下料门机构、咬碎机构、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热熔搅拌机构、出料结构、底部结构壳、稳定及移动机构,本装置具有调整入料速度的功能,调整咬碎颗粒尺寸的功能,具有稳定支撑结构和便捷移动结构,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操作。顶部结构壳与下料门机构相连接,咬碎机构与顶部结构壳相连接,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与顶部结构壳相连接,热熔搅拌机构与顶部结构壳相连接,出料结构与顶部结构壳相连接,底部结构壳与顶部结构壳固定连接,底部结构壳与稳定及移动机构相连接。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塑料 循环 利用 装置
【主权项】:
1.一种新式塑料循环利用热熔装置,包括顶部结构壳(1)、下料门机构(2)、咬碎机构(3)、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4)、热熔搅拌机构(5)、出料结构(6)、底部结构壳(7)、稳定及移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结构壳(1)上设置有通孔一(1‑1)、螺纹槽一(1‑2)、通孔二(1‑3)、螺纹孔一(1‑4)、凹槽一(1‑5)、凹槽二(1‑6)、凹槽三(1‑7)、通孔三(1‑8)、通孔四(1‑9)、通孔五(1‑10)、通孔六(1‑11)、活动通孔(1‑12),顶部结构壳(1)与下料门机构(2)通过通孔一(1‑1)相连接,顶部结构壳(1)与咬碎机构(3)通过通孔二(1‑3)相连接,通孔三(1‑8)与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4)通过通孔三(1‑8)相连接;下料门机构(2)包括挡料板(2‑1)、齿轮一(2‑2)、轴一(2‑3)、齿轮二(2‑4)、平衡杆一(2‑5)、调节板(2‑6)、限位环一(2‑7)、螺纹杆一(2‑8),挡料板(2‑1)与齿轮一(2‑2)通过轴一(2‑3)相连接,轴一(2‑3)与顶部结构壳(1)固定连接,齿轮一(2‑2)与齿轮二(2‑4)相咬合,齿轮二(2‑4)与调节板(2‑6)通过齿轮纹一(2‑6‑3)相咬合,平衡杆一(2‑5)与调节板(2‑6)通过通孔七(2‑6‑1)相连接,平衡杆一(2‑5)与顶部结构壳(1)固定连接,限位环一(2‑7)与调节板(2‑6)通过通孔八(2‑6‑2)相连接,限位环一(2‑7)与螺纹杆一(2‑8)通过通孔固定连接,螺纹杆一(2‑8)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螺纹槽一(1‑2)相啮合,轴一(2‑3)与齿轮二(2‑4)通过通孔相连接;调节板(2‑6)上设置有通孔七(2‑6‑1)、通孔八(2‑6‑2)、齿轮纹一(2‑6‑3);咬碎机构(3)包括主动轴(3‑1)、副动轴(3‑2)、伸缩杆(3‑3)、螺纹杆二(3‑4)、限位环二(3‑5)、支撑腿(3‑6)、带动齿轮(3‑7)、固定轴(3‑8)、齿轮链(3‑9)、齿轮三(3‑10)、斜齿轮一(3‑11)、螺旋轴一(3‑12)、斜齿轮二(3‑13)、电机一(3‑14)、刀件(3‑15),电机一(3‑14)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通孔二(1‑3)固定连接,斜齿轮二(3‑13)与电机一(3‑14)固定连接,斜齿轮二(3‑13)与齿轮三(3‑10)相咬合,齿轮三(3‑10)与斜齿轮一(3‑11)相咬合,斜齿轮一(3‑11)与螺旋轴一(3‑12)固定连接,螺旋轴一(3‑12)的左端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凹槽二(1‑6)相连接,齿轮三(3‑10)与带动齿轮(3‑7)通过齿轮链(3‑9)相连接,带动齿轮(3‑7)与主动轴(3‑1)固定连接,主动轴(3‑1)与固定轴(3‑8)通过通孔相连接,固定轴(3‑8)与副动轴(3‑2)通过通孔相连接,主动轴(3‑1)和副动轴(3‑2)上均设置有多个刀件(3‑15),主动轴(3‑1)与副动轴(3‑2)相咬合,伸缩杆(3‑3)与固定轴(3‑8)通过通孔固定连接,伸缩杆(3‑3)与支撑腿(3‑6)固定连接,支撑腿(3‑6)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凹槽一(1‑5)相连接,伸缩杆(3‑3)与限位环二(3‑5)通过限位通孔(3‑5‑1)相连接,螺纹杆二(3‑4)与限位环二(3‑5)通过通孔固定连接,螺纹杆二(3‑4)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螺纹孔一(1‑4)相啮合,顶部结构壳(1)与伸缩杆(3‑3)通过活动通孔(1‑12)相连接;限位环二(3‑5)上设置有限位通孔(3‑5‑1);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4)包括握把(4‑1)、斜齿轮三(4‑2)、固定件(4‑3)、斜齿轮四(4‑4)、连接件(4‑5)、中层挡板(4‑6)、电机二(4‑7)、齿轮四(4‑8)、齿轮五(4‑9)、螺旋轴二(4‑10),握把(4‑1)与斜齿轮三(4‑2)固定连接,斜齿轮三(4‑2)与固定件(4‑3)相连接,固定件(4‑3)与斜齿轮四(4‑4)相连接,斜齿轮四(4‑4)与斜齿轮三(4‑2)相咬合,斜齿轮四(4‑4)与连接件(4‑5)通过直齿轮纹(4‑5‑1)相咬合,连接件(4‑5)与中层挡板(4‑6)固定连接,中层挡板(4‑6)与电机二(4‑7)通过通孔九(4‑6‑1)固定连接,电机二(4‑7)与齿轮四(4‑8)固定连接,齿轮四(4‑8)与齿轮五(4‑9)相咬合,齿轮五(4‑9)与螺旋轴二(4‑10)通过齿轮纹二(4‑10‑1)相咬合,螺旋轴二(4‑10)的另一端与固定凹槽(4‑6‑3)相适应,中层挡板(4‑6)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凹槽三(1‑7)相连接;连接件(4‑5)上设置有直齿轮纹(4‑5‑1);中层挡板(4‑6)上设置有通孔九(4‑6‑1)、排料通孔(4‑6‑2)、固定凹槽(4‑6‑3);螺旋轴二(4‑10)上设置有齿轮纹二(4‑10‑1);热熔搅拌机构(5)包括加热棒(5‑1)、旋转壳(5‑2)、限位环三(5‑3)、搅拌杆(5‑4)、连接斜齿轮(5‑5)、电机三(5‑6)、主斜齿轮(5‑7)、旋转斜齿轮(5‑8)、斜齿轮固定件(5‑9)、旋转固定轴(5‑10),加热棒(5‑1)与旋转壳(5‑2)固定连接,旋转壳(5‑2)与旋转固定轴(5‑10)固定连接,旋转壳(5‑2)与电机三(5‑6)通过零件凹槽(5‑2‑1)固定连接,电机三(5‑6)与主斜齿轮(5‑7)固定连接,主斜齿轮(5‑7)与旋转斜齿轮(5‑8)相咬合,旋转斜齿轮(5‑8)与斜齿轮固定件(5‑9)通过通孔相连接,斜齿轮固定件(5‑9)与旋转壳(5‑2)固定连接,主斜齿轮(5‑7)与连接斜齿轮(5‑5)相咬合,连接斜齿轮(5‑5)与搅拌杆(5‑4)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搅拌杆(5‑4)与限位环三(5‑3)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旋转壳(5‑2)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通孔四(1‑9)相连接;旋转壳(5‑2)上设置有零件凹槽(5‑2‑1);出料结构(6)包括出料管(6‑1)、弹簧一(6‑2)、十字形挡板(6‑3),出料管(6‑1)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通孔五(1‑10)相连接,弹簧一(6‑2)与顶部结构壳(1)通过通孔六(1‑11)相连接,弹簧一(6‑2)与十字形挡板(6‑3)固定连接,出料管(6‑1)与十字形挡板(6‑3)接触连接;底部结构壳(7)上设置有轴凹槽(7‑1)、移动机构凹槽(7‑2)、斜齿轮纹(7‑3),底部结构壳(7)与旋转固定轴(5‑10)通过轴凹槽(7‑1)相连接,底部结构壳(7)与稳定及移动机构(8)通过移动机构凹槽(7‑2)相连接,底部结构壳(7)与旋转斜齿轮(5‑8)通过斜齿轮纹(7‑3)相咬合;稳定及移动机构(8)包括动力结构(8‑1)、稳定结构(8‑2)、移动结构(8‑3),动力结构(8‑1)与稳定结构(8‑2)相连接,稳定结构(8‑2)与移动结构(8‑3)相连接;动力结构(8‑1)包括电机四(8‑1‑1)、电机齿轮(8‑1‑2)、稳定轴(8‑1‑3)、连接齿轮(8‑1‑4)、从动斜齿轮(8‑1‑5)、固定连接杆(8‑1‑6)、带动斜齿轮(8‑1‑7)、同步齿轮(8‑1‑8)、同步斜齿轮(8‑1‑9)、同步齿轮链(8‑1‑10)、升降大齿轮(8‑1‑11)、同步副齿轮(8‑1‑12)、升降副齿轮一(8‑1‑13)、升降副齿轮二(8‑1‑14),电机四(8‑1‑1)与电机齿轮(8‑1‑2)固定连接,电机齿轮(8‑1‑2)与连接齿轮(8‑1‑4)相咬合,连接齿轮(8‑1‑4)与稳定轴(8‑1‑3)通过通孔固定连接,稳定轴(8‑1‑3)与从动斜齿轮(8‑1‑5)通过通孔固定连接,从动斜齿轮(8‑1‑5)与带动斜齿轮(8‑1‑7)相咬合,带动斜齿轮(8‑1‑7)与固定连接杆(8‑1‑6)相连接,带动斜齿轮(8‑1‑7)与同步斜齿轮(8‑1‑9)相咬合,同步斜齿轮(8‑1‑9)与同步齿轮(8‑1‑8)固定连接,同步齿轮(8‑1‑8)与同步副齿轮(8‑1‑12)通过同步齿轮链(8‑1‑10)相连接,升降大齿轮(8‑1‑11)与同步副齿轮(8‑1‑12)固定连接,升降大齿轮(8‑1‑11)与升降副齿轮一(8‑1‑13)相咬合,升降副齿轮一(8‑1‑13)与稳定脚(8‑2‑1)通过齿轮纹三(8‑2‑1‑1)相咬合,升降大齿轮(8‑1‑11)与升降副齿轮二(8‑1‑14)相咬合,升降副齿轮二(8‑1‑14)与缓冲外壳(8‑3‑2)通过齿轮纹四(8‑3‑2‑1)相咬合;稳定结构(8‑2)包括稳定脚(8‑2‑1)、平衡杆二(8‑2‑2),稳定脚(8‑2‑1)与平衡杆二(8‑2‑2)通过光滑通孔一(8‑2‑1‑2)相连接,平衡杆二(8‑2‑2)与底部结构壳(7)固定连接;稳定脚(8‑2‑1)上设置有齿轮纹三(8‑2‑1‑1)、光滑通孔一(8‑2‑1‑2);移动结构(8‑3)包括平衡杆三(8‑3‑1)、缓冲外壳(8‑3‑2)、弹簧二(8‑3‑3)、螺纹杆三(8‑3‑4)、调节板(8‑3‑5)、缓冲腿(8‑3‑6)、限位件(8‑3‑7)、移动轮(8‑3‑8),平衡杆三(8‑3‑1)与缓冲外壳(8‑3‑2)通过光滑通孔二(8‑3‑2‑3)相连接,平衡杆三(8‑3‑1)与底部结构壳(7)固定连接,缓冲外壳(8‑3‑2)与弹簧二(8‑3‑3)通过阶梯凹槽(8‑3‑2‑2)相连接,弹簧二(8‑3‑3)与调节板(8‑3‑5)固定连接,调节板(8‑3‑5)与螺纹杆三(8‑3‑4)通过螺纹通孔(8‑3‑5‑1)相啮合,螺纹杆三(8‑3‑4)与限位件(8‑3‑7)通过通孔固定连接,限位件(8‑3‑7)与缓冲腿(8‑3‑6)通过阶梯通孔(8‑3‑6‑1)相连接,螺纹杆三(8‑3‑4)与缓冲外壳(8‑3‑2)通过通孔相连接,缓冲腿(8‑3‑6)与移动轮(8‑3‑8)相连接;缓冲外壳(8‑3‑2)上设置有齿轮纹四(8‑3‑2‑1)、阶梯凹槽(8‑3‑2‑2)、光滑通孔二(8‑3‑2‑3);调节板(8‑3‑5)上设置有螺纹通孔(8‑3‑5‑1);缓冲腿(8‑3‑6)上设置有阶梯通孔(8‑3‑6‑1);顶部结构壳(1)与下料门机构(2)相连接,咬碎机构(3)与顶部结构壳(1)相连接,可调节咬碎传送机构(4)与顶部结构壳(1)相连接,热熔搅拌机构(5)与顶部结构壳(1)相连接,出料结构(6)与顶部结构壳(1)相连接,底部结构壳(7)与顶部结构壳(1)固定连接,底部结构壳(7)与稳定及移动机构(8)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冠(龙海)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未经金冠(龙海)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4366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