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沉井不排水吸泥下沉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0217.2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蒙婷;蒋炳楠;马建林;章露露;褚晶磊;李孟豪;周和祥;张凯;罗朝洋;林大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2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5 | 代理人: | 崔建中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沉井不排水吸泥下沉的实验装置,包括沉井模型、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记录仪、固液循环系统、梯形框架式操作台和模型槽。固液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沉井下沉,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管线与数据记录仪连接,采集沉井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空隙水压力变化、土压力变化、沉井下沉姿态、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空隙水压力变化,以及河床面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等数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为解决大截面深水沉井设计、下沉等方面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验数据。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下沉 竖向位移 水平位移 数据采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 空隙水压力 数据记录仪 实验装置 循环系统 固液 排水 操作台 沉井设计 实验数据 梯形框架 问题提供 下沉姿态 运行过程 大截面 河床面 模型槽 土压力 土体 采集 参考 | ||
【主权项】:
1.一种模拟沉井不排水吸泥下沉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槽(2);所述模型槽(2)的底部铺设有砂垫层,砂垫层上覆盖防雨布后填入实验砂土并压实为土体,之后注水至饱和后水面高出土体;还包括沉井(4);所述沉井(4)的下部放置在模型槽(2)中部的土体中,包括围合成矩形井孔的四面井壁,每一面井壁由两块钢板在刃脚处拼接作为内、外井壁,且底部设置刃脚踏面,内、外井壁间填充配重砂土;沉井(4)顶部的任一个角点设置有激光位移计(5),角点两侧井壁的中点还分别设置有倾角仪(6);沉井(4)的外井壁按高度分为多个截面,每个截面设置等量测点,每个测点包括土压力计(19)和孔隙水压力计(20);还包括三个孔压计组;所述孔压计组包括由上至下固定在孔压固定架(13)上的多个孔压计(3);三个孔压计组均垂直埋设在模型槽(2)的土体中,分别位于沉井(4)的三个井壁的外侧;还包括多个河床面土体位移计(14);所述多个河床面土体位移计(14)与沉井(4)的外井壁的距离呈线性分布;河床面土体位移计(14)上固定有微型倾角仪,并通过可横向转动的转轮连接到位移计支架(7)的一侧,且其底部插入软木垫后与土体上表面相抵;还包括多个土体内位移计(15);所述多个土体内位移计(15)与沉井(4)的外井壁的距离呈线性分布;土体内位移计(15)通过滑块连接到位移计支架(7)另一侧的竖向滑轨(16),滑块可在竖向滑轨(16)上下移动并锁紧;土体内位移计(15)的底部与细长空心铝杆(17)的上端相抵,细长空心铝杆(17)的下部插入到土体内且外部套装空心铝套管(18),细长空心铝杆(17)的下端还设置有垫片;还包括抽砂泵和回水泵,所述抽砂泵和回水泵分别连接有变频器;抽砂泵的进水口连接到沉井(4)的井孔,出水口连接到水箱(12)的进水口,水箱(12)的出水口连接到回水泵的进水口,回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到沉井(4)的井孔;所述水箱(1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还设置有滤砂网(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209021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