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妇产科用助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8967.5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9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雯;张瑞湘;霍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4 | 分类号: | A61B17/44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俞波 |
地址: | 450007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产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妇产科用助产器。包括半球形外罩、前置吸引器、后置吸引器、前置软管、后置软管、环形面、拉杆等;外罩与拉杆相连接;环形面外周与外罩顶端相固定连接;后置吸引器与环形面上圆形固定口相固定连接;拉杆内设有前置吸引器通气管和后置吸引器通气管;前置吸引器底与前置吸引器通气管相连接;后置吸引器与后置吸引器通气管相连接。本申请通过前置吸引器的设置,可进行新生儿在孕妇子宫内位置的微调整;微调整完毕后,再通过若干后置吸引器的进行头部最终拉拽,由于接触面积大,可大大减少传统方式对新生儿和孕妇带来的伤害;环形面的设置,极大的降低了吸引器对新生儿头部的过度吸附。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器 后置 前置 通气管 妇产科 拉杆 新生儿 软管 环形面 微调整 助产器 医疗器械技术 半球形外罩 本实用新型 传统方式 外罩顶端 孕妇子宫 固定口 外罩 外周 吸附 孕妇 伤害 申请 | ||
【主权项】:
1.一种妇产科用助产器,包括半球形外罩(1)、前置吸引器(2)、若干后置吸引器(3)、前置软管(4)、后置软管(5)、总软管(6)、环形面(7)、拉杆(8)、控制主板(9)、万向转轴(10)、吸引压力表(11)和控制开关(19);所述拉杆(8)末端连接在控制主板(9),所述控制主板(9)外侧设置有控制开关(19)和吸引压力表(11);所述控制主板(9)末端设置有万向转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底部中间设有通过孔(12);所述通过孔(12)与拉杆(8)相适配设置,外罩(1)的通过孔(12)处与拉杆(8)相连接;所述环形面(7)设在外罩(1)的顶端;环形面(7)与外罩(1)相适配设置,环形面(7)的外周与外罩(1)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面(7)中间设有圆形通口(15),围绕圆形通口(15)设有若干圆形固定口(16);所述前置吸引器(2)和若干后置吸引器(3)皆设置在外罩(1)内;所述前置吸引器(2)设在外罩(1)的中间;所述前置吸引器(2)的半球形顶面圆形面积大小小于环形面(7)中间的圆形通口(15)面积大小;若干后置吸引器(3)均匀围绕前置吸引器(2)设置;后置吸引器(3)的顶端与设在环形面(7)上的圆形固定口(16)相适配设置,后置吸引器(3)的顶端与环形面(7)的圆形固定口(16)周边相固定连接;所述后置吸引器(3)的数量和位置与环形面(7)的圆形固定口(16)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前置吸引器(2)和后置吸引器(3)均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前置吸引器(2)和后置吸引器(3)的半球形结构底部分别设有前置通孔(13)和后置通孔(14);所述拉杆(8)中部为镂空结构,内部设有前置吸引器通气管(17)和后置吸引器通气管(18);前置吸引器通气管(17)和后置吸引器通气管(18)相互隔离;所述前置吸引器(2)底部的前置通孔(13)与前置软管(4)相固定连接,并通过前置软管(4)与设置在外罩(1)底部的拉杆(8)内前置吸引器通气管(17)的前端相互连接;所述后置吸引器(3)底部的后置通孔(14)与后置软管(5)相固定连接;若干后置软管(5)在外罩(1)底部处汇通为一个总软管(6),该总软管(6)与设置在外罩(1)底部的拉杆(8)内后置吸引器通气管(18)的前端相互连接;所述吸引压力表(11)设有 2个,分别用于控制前置吸引器(2)的压力和所有后置吸引器(3)的压力;所述控制开关(19)为3个,其中2个分别用于控制前置吸引器(2)和后置吸引器(3)的吸引操作,剩下1个为助产器总开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中医院,未经郑州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69896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妇产科助产用产钳
- 下一篇:一种新型妇产科用胎头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