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区划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487496.4 申请日: 2018-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9636172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6
发明(设计)人: 邵超峰;张艳娇;鞠美庭 申请(专利权)人: 南开大学
主分类号: G06Q10/06 分类号: G06Q10/06;G06Q50/26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苗艳荣
地址: 30007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区划方法,首先基于DPSIR模型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DPSIR模型为骨架,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效指导环境功能区划为目标,以环境风险形成机制的分析为基准确定指标的内涵;然后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是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水平分级,采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来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总体状况,最后进行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确定风险可接受区、风险预警区和风险消减区。本发明建立基于受体脆弱性评估和风险源危害性评估的区域环境分级分区方法体系,减少了目前布局性环境风险突出、环境污染事故高发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
搜索关键词: 区域环境 风险评价 生态环境安全 分级 环境污染事故 区域生态环境 标准化处理 脆弱性评估 危害性评估 保障区域 表征区域 方法体系 风险预警 环境功能 基准确定 模型建立 评价指标 有效指导 指标体系 综合水平 综合指数 风险源 可接受 消减 分区 筛选 威胁 生态 分析 安全
【主权项】:
1.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区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DPSIR模型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DPSIR模型为骨架,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效指导环境功能区划为目标,以环境风险形成机制的分析为基准确定指标的内涵,具体过程为:基于DPSIR模型原理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在当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水平下的生态环境风险及问题进行分类,在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风险源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风险、影响途径及应对方案,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集;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将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选择能够反映其主要特征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第一层为目标层(O),以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综合指数为目标,度量某一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的总体水平;第二层为准则层(C),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部分,第三层为指标层(I),在压力指标层中,除考虑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外,将企业环境风险因子相关指标纳入考虑范围,在状态指标层中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细化,包括通用指标和特殊指标两部分;步骤二:评价指标筛选结合风险源、风险控制机制、风险受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充分考虑区域环境风险形成机制,系统搜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指标,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集,并根据DPSIR模型进行分类;基于国家标准中指标的出现频次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进行指标筛选,结合专家的咨询意见,最终确定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步骤三:指标标准化处理首先对指标的实际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分值设定为0~1,指标的标准化值越大,表明该指标的影响越大;评价指标的风险趋向性有正、负向之分,风险正向型即指标越大,风险越大,负向型即指标越大,风险越小,式中,Y为指标标准化值,X为指标实测值,X0为指标的标准值;其中,确定环境综合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是关键,其基本方法为:1)凡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采用规定的标准值;2)参考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RBCA模型计算的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环境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阈值;3)与现有研究的目标值相一致,或优于该目标值;4)根据环境背景值和区域发展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5)对统计数据不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步骤四: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水平分级在指标权重分配和指标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A)来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总体状况,即:式中:A为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综合指数;Wi为各指标的权重;Xi为各指标赋值结果,其中,E取值为[0,1]之间,其值越大,表明区域环境风险越恶劣;按照对等级优劣的认知习惯,采用非等间距方法,同时考虑到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将E取值范围[0,1]分为5个区间:[0,0.20]为安全状态;(0.20,0.35]为较安全状态;(0.35,0.50]处于警戒状态;(0.50,0.75]处于较差状态;(0.75,1.00]处于恶化状态;步骤五:区域环境风险区划从环境风险场的形成过程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出发,将事故造成的后果定义为:C=I·V式中,V指受体脆弱性(vulnerability),包括人群及环境敏感目标;I指污染物危害度指数;将风险值表征为:R=P·I·V=E·V式中,E指环境风险场强度,用来表征风险源的固有风险水平;P指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从而,建立新的风险评价方法:即风险值是风险严重度与受体脆弱性相关的函数,对这两方面的分析评价分别称为危害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水平;最后根据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区域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分区结果,结合区域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而确定风险可接受区、风险预警区和风险消减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8749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