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8059.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国;王晓明;潘桂湘;王献瑞;倪开岭;郝明;贾力夫;赵西子;胡利民;刘二伟;王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1 | 代理人: | 张宏 |
地址: | 15701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含量的方法,在待测疏血通注射液中加入6‑巯基嘌呤内标溶液和次黄嘌呤标准品溶液配制成加标样品,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扫描,以加标次黄嘌呤终浓度X为横坐标,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获得回归方程;然后在待测疏血通注射液中加入6‑巯基嘌呤内标溶液,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扫描,获得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根据上述回归方程获得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含量。本发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检测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有效减小基质效应的干扰。 | ||
搜索关键词: | 次黄嘌呤 注射液 血通 多反应监测 目标分析物 回归方程 内标溶液 巯基嘌呤 液质 标准品溶液 基质效应 线性回归 检测 减小 | ||
【主权项】:
1.一种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配制6‑巯基嘌呤内标溶液和一系列次黄嘌呤标准品溶液;步骤二,在待测疏血通注射液中加入6‑巯基嘌呤内标溶液和次黄嘌呤标准品溶液配制成加标样品,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扫描,以加标次黄嘌呤终浓度X为横坐标,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获得回归方程;步骤三,在待测疏血通注射液中加入6‑巯基嘌呤内标溶液,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扫描,获得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根据上述回归方程获得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含量;步骤二和步骤三中,液相色谱条件为:分析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保护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5mm×2.1mm,1.7μm),流动相A相为甲醇,B相为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质谱检测条件为:电喷雾负离子ESI(‑)检测模式;毛细管电压(Capillary):0.5KV;锥孔电压(Cone):30V;喷雾气压力(Nebuliser):7psi;脱溶剂气温度(Desolvation Temp):400℃;脱溶剂气流量(Desolvation Gas Flow):800L·h‑1;锥孔气流量(Cone Gas Flow):150L·h‑1,碰撞气氩气流量(Collision Gas Flow):0.25ml·min‑1;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法的参数如下:次黄嘌呤:母离子质量数(Q1):134.9;子离子质量数(Q3):92.0;驻留时间(Dewll Time):0.129s;锥孔电压(Cone Voltage):30V;碰撞能量(Collision Energy):12V;6‑巯基嘌呤:母离子质量数(Q1):151.0;子离子质量数(Q3):92.1;驻留时间(Dewll Time):0.129s;锥孔电压(Cone Voltage):56V;碰撞能量(Collision Energy):16V。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380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