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氰化钠尾气制造氨合成气脱硫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2264.1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曲思霖;杨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皓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86;B01D53/48;C01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氰化钠尾气精脱硫工艺,将氰化钠尾气预净化脱氨脱酸后,常温转化脱除无机硫到0.01ppm以下,再加热到50~90℃送第一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脱除有机硫,称为粗脱气,粗脱气有机硫含量达到~0.1ppm,继续加热粗脱气到200℃~210℃,采用甲醇合成催化剂转化有机硫到<0.01ppm,同时生成的无机硫被甲醇催化剂吸收,出口气体总硫含量≤0.01ppm;物理吸附的有机硫升温脱附,脱附气冷却到50~90℃,送入第二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脱除有机硫,称为第二粗脱气,第二粗脱气加压送回第一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的有机硫通过升温到140℃~150℃脱附,脱附气送入有机硫350℃转化设备,转化吸收有机硫到总硫浓度达标,排放。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硫 脱气 物理吸附 脱附 氰化钠 吸附塔 脱除 尾气 第一级 无机硫 送入 甲醇合成催化剂 甲醇催化剂 精脱硫工艺 有机硫含量 氨合成气 常温转化 脱硫工艺 转化设备 出口气 预净化 再加热 气冷 脱氨 脱酸 吸收 加热 加压 转化 达标 排放 制造 | ||
【主权项】:
1.一种氰化钠尾气精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氰化钠尾气预净化脱氨脱酸后,硫组分为硫化氢≤2ppm、COS≤2ppm、CS2≤2ppm、硫醇≤2ppm,先常温转化脱除无机硫到0.01ppm以下,再加热到50~90℃送第一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脱除有机硫,称为粗脱气,粗脱气有机硫含量达到~0.1ppm,继续加热粗脱气到200℃~210℃,采用甲醇合成催化剂转化有机硫到<0.01ppm,同时生成的无机硫被甲醇催化剂吸收,出口气体总硫含量≤0.01ppm;物理吸附的有机硫通过升温到140℃~150℃脱附,脱附出来的气体有机硫含量为氰化钠尾气的30倍以上,称为一级脱附气体,将一级脱附气体冷却到50~90℃,送入第二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脱除有机硫,称为第二粗脱气,第二粗脱气COS≤2ppm、CS2≤2ppm、硫醇≤2ppm,加压送回第一级有机硫吸附塔,物理吸附的有机硫通过升温到140℃~150℃脱附,脱附出来的气体有机硫含量为氰化钠尾气的900倍以上,称为二级脱附气体,将二级脱附气体送入有机硫350℃转化设备,转化吸收有机硫到总硫浓度达标,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皓,未经杨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3226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空调用滤芯
- 下一篇:一种甲醛检测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