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5807.8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荣俊豪;黄艳秋;王怡;李满堂;姜闯;曹智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包括位于转炉和倒罐上方的集尘罩、在所述集尘罩上分布的多个出风口以及风管,所述的集尘罩包括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前挡板以及与前挡板平行设置的后挡板,在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多个所述的出风口在所述的集尘罩的前挡板上呈圆弧状分布;本发明提供的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利用射流场拦截污染物,卷吸污染物的射流后与上升烟气和排风三者作用,形成一个捕集涡,提高了罩口边缘捕集烟气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罩 前挡板 烟气捕集装置 转炉 出风口 后挡板 风幕 污染物 圆弧状分布 捕集烟气 地面设置 顶端连接 平行设置 上升烟气 射流场 捕集 倒罐 风管 卷吸 排风 射流 罩口 垂直 拦截 | ||
【主权项】:
1.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包括位于转炉(6)和倒罐(7)上方的集尘罩(1),所述的集尘罩(1)包括前挡板(11)和顶板(13),在所述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上分布有多个出风口(2),所述的集尘罩(1)两端分别连接有两段风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罩(1)还包括与所述前挡板(11)平行设置的后挡板(12),所述前挡板(11)、顶板(13)和后挡板(12)顺次连接形成一个下方具有开口的中空槽体;在所述集尘罩(1)的中空槽体的内部设置有送风夹层(14)以及排风夹层(15),所述的送风夹层(14)以及排风夹层(15)均沿着所述集尘罩(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开口位于所述排风夹层(15)的下方;所述的出风口(2)与所述的送风夹层(14)连通,多个所述的出风口(2)在所述的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上呈圆弧状分布;后挡板(12)为圆弧状并且圆弧状的后挡板(12)与多个出风口(2)在所述的前挡板(11)上呈圆弧状分布时的圆弧以前挡板(11)为中线对称设置;所述的风管(3)包括送风管(31)以及排风管(32),所述的送风管(31)与所述的送风夹层(14)连通,所述的排风管(32)与所述的排风夹层(15)连通;所述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还包括高压送风机构(4)和排风机构(5),所述的高压送风机构(4)与所述的送风管(31)连通,所述的排风机构(5)与所述的排风管(32)连通;所述的风管(3)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的风管(3)内部设置有送风管(31)以及排风管(32),所述的送风管(31)以及排风管(32)均沿着风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风管(3)中的送风管(31)横截面的面积与排风管(32)横截面的面积比例满足式I:
其中,SP为排风管横截面面积,单位为m2,SS为送风管横截面面积,单位为m2,QP为排风管内排风风量,单位为m3/s,QS为送风管内送风风量,单位为m3/s,ξs为送风管压力损失系数,ξp为排风管压力损失系数,ξs>0,ξp>0;所述的多个出风口(2)在所述的前挡板(11)上呈圆弧状分布时,所述的圆弧为半径为8.6米的圆上,圆心角为60度时所对的圆弧,且圆心位于集尘罩(1)的下方;所述的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的弧形开口的形状与出风口(2)在前挡板(11)上的分布形状相同,所述的出风口(2)分布在所述的前挡板(11)的弧形开口上;所述的出风口(2)伸出所述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且所述的出风口(2)与所述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之间具有大于90度的夹角;所述的出风口(2)与所述集尘罩(1)的前挡板(11)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6580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