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处方经济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1705.4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国;赵汉青;雷新霞;刘彩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H70/40 | 分类号: | G16H70/4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处方经济性评价方法及系统,中药处方经济性评价系统包括:处方读取模块,所述处方读取模块用于读取需要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其中,所述中药处方信息包括中药名称、中药相应剂量、处方剂数、处方金额和处方时间;处方矩阵转化模块;处方识别模块、处方经济性评价模块和处方经济性评价结果输出模块。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处方经济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清晰,实现简单,扩展性好,易于操作,能够快速对中药处方进行经济性评价,评价结果准确和客观,从而筛选出不合理处方,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中医医疗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处方 处方 读取模块 读取 中药 矩阵转化 评价模块 评价系统 输出模块 中医医疗 扩展性 方剂 医疗事故 筛选 清晰 防范 | ||
【主权项】:
1.一种中药处方经济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取需要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其中,所述中药处方信息包括中药名称、中药相应剂量、处方剂数、处方金额和处方时间;步骤2,将步骤1读取到的所述中药处方信息中的中药名称和中药剂量转化为处方矩阵,转化步骤为:1)设置中药处方信息中的中药名称为向量a=[a1,a2,a3…an],中药相应剂量为向量b=[b1,b2,b3…bn],其中,n为中药处方信息中的中药名称的数量;a1,a2,a3…an分别为中药处方信息中的中药名称;b1,b2,b3…bn分别为中药处方信息中各中药名称对应的中药剂量;2)使用向量点乘法,得到处方矩阵C=a·b=[a1b1,a2b2,a3b3…anbn];步骤3,读取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获得所有普通中药名称,设置普通中药向量p=[p1,p2,p3…pt];其中,t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普通中药名称的数量;p1,p2,p3…pt分别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普通中药名称;读取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获得所有名贵中药名称,设置名贵中药向量q=[q1,q2,q3…qf];其中,f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名贵中药名称的数量;q1,q2,q3…qf分别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名贵中药名称;读取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获得所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名称,设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向量r=[r1,r2,r3…rg];其中,g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名称的数量;r1,r2,r3…rg分别为经济性评价基础数据库中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名称;步骤4,基于步骤3获得的普通中药向量p、名贵中药向量q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向量r,对步骤2获得的处方矩阵C进行处方识别,识别出处方矩阵C中包含的普通中药数量x、处方矩阵C中包含的名贵中药数量y、以及处方矩阵C中包含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数量z;步骤5,采用下式计算处方的经济平衡指数W:
其中:W为处方的经济平衡指数;H为处方金额;K为处方剂数;η为最新发布的中药材价格月指数;采用下式计算处方的经济性指标V:
根据步骤4得到的处方矩阵C中包含的名贵中药数量y、以及处方矩阵C中包含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明确列出不予支付的中药数量z的值,计算y/n和z/n的值;步骤6,基于下述评价标准对处方进行经济性评价,得到处方经济性评价结果;1)若V=‑1且y/n>0.5,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不合理;2)若V=‑1且z/n>0.5,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不合理;3)若V=0且y/n>0.3,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有待论证;4)若V=0且z/n>0.3,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有待论证;5)若V=1且z/n>0.3,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有待论证;6)若V=1且y/n>0.5,则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有待论证;7)其余情况处方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为合理;步骤7,输出步骤6得到的所述处方经济性评价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3170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