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0079.4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丁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冉玲芬 |
地址: | 4046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输入装置、上行螺接组件、下行螺接组件、夹子本体;所述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慢速夹持眼科用晶状体;步骤2,切换下行螺接组件;步骤3,快速夹持眼科用晶状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操作精准,过程安全;可以实现快慢两种工作模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模式 眼科 晶状体 夹持 装置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1)、输入装置(2)、上行螺接组件(3)、下行螺接组件(4)、夹子本体(5);所述手持外壳(1)包括:大径圆筒(11),空心圆柱体状,所述大径圆筒(11)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右侧通孔(12),沿轴向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1)右侧;左限位槽(13),沿轴向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1)左侧;连通插孔(14),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1)下端面中心;小径圆筒(15),同轴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1)下方,通过连通插孔(14)与大径圆筒(11)连通,所述小径圆筒(15)外径小于所述大径圆筒(11)外径,所述小径圆筒(15)下端开口设置;侧限位孔(16),设有两只,所述小径圆筒(15)左、右两侧分别沿其轴向设有一只侧限位孔(16);下限位环(17),设在所述小径圆筒(15)外壁下半部分;所述输入装置(2)包括:矩形插杆(21),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大径圆筒(11)、连通插孔(14)、小径圆筒(15)设置,所述矩形插杆(21)上端膨大成型有矩形截面的传动插头(21a),所述矩形插杆(21)位于所述小径圆筒(15)内的部分还设有弹簧挡环(21b),所述矩形插杆(21)位于所述小径圆筒(15)内的部分还绕接有第一压簧(21c),所述第一压簧(21c)设在所述弹簧挡环(21b)上方,所述矩形插杆(21)后端膨大成型有圆柱扭头(21d);驱动螺母(22),套设在所述小径圆筒(15)外壁,所述驱动螺母(22)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1)与下限位环(17)之间;从动套环(23),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21)位于弹簧挡环(21b)下方位置处,所述从动套环(23)外壁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与对应侧限位孔(16)插接配合的从动插头(23a),所述从动插头(23a)端部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母(22)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从动套环(23)、连通插孔(14)均可以允许矩形插杆(21)自由转动;所述上行螺接组件(3)设在所述大径圆筒(1)下半部分,所述上行螺接组件(3)包括:第一外螺纹管(3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21)上,所述第一外螺纹管(31)内壁成型为与矩形插杆(21)扭转传动连接的矩形状,所述第一外螺纹管(31)外壁下沿设有环形凹槽并套设有第一套环(31a),所述第一套环(31a)固定在所述大径圆筒(11)内壁;第一内螺纹管(32),螺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管(31)外壁,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2)左侧设有与所述左限位槽(13)插接配合的第一侧块(32a);所述下行螺接组件(4)设有两只,所述大径圆筒(1)中部、所述大径圆筒(1)上部各自设有一只所述下行螺接组件(4),所述下行螺接组件(4)包括:第二外螺纹管(41),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用以与传动插头(21a)扭转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管腔用以容设矩形插杆(21)转动,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外壁上沿设有环形凹槽并套设有第二套环(41a),所述第二套环(41a)固定在所述大径圆筒(11)内壁;第二内螺纹管(42),螺接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外壁,所述第二内螺纹管(42)左侧设有与所述左限位槽(13)插接配合的第二侧块(42a);位于大径圆筒(11)上方的第二外螺纹管(41)的螺距大于位于位于大径圆筒(11)中部的第二外螺纹管(41)螺距;所述夹子本体(5)包括:伸缩夹臂(51),所述伸缩夹臂(51)包括空心套筒(51a),所述空心套筒(51a)右侧下端设有下行夹板(51b),所述空心套筒(51a)上端面贯穿插设有固定芯杆(51c),所述固定芯杆(51c)上端通过固定横杆(51d)连接在所述大径圆筒(11)右侧上方,所述固定芯杆(51c)位于空心套筒(51a)内的端部成型有弹簧挡头(51e),所述固定芯杆(51c)位于所述空心套筒(51a)内的部分绕接有第二压簧(51f),所述第二压簧(51f)位于所述弹簧挡头(51e)上方;上驱动臂(52),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第二内螺纹管(42)右侧,所述上驱动臂(52)穿过所述右侧通孔(12)后延伸至手持外壳(1)右侧,所述上驱动臂(52)套设在所述固定芯杆(51c)上位于空心套筒(51a)上方位置处;下驱动臂(53),固定在位于下方的第二内螺纹管(42)右侧,所述下驱动臂(53)穿过所述右侧通孔(12)后延伸至手持外壳(1)右侧,所述下驱动臂(53)套设在所述空心套筒(51a)上位于下行夹板(51b)上方位置处;上行夹板(54),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2)右侧,所述上行夹板(54)穿过所述右侧通孔(12)后延伸至手持外壳(1)右侧;所述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慢速夹持眼科用晶状体:常态下,所述传动插头(21a)插设在位于大径圆筒(11)中部的下行螺接组件(4)对应的第二外螺纹管(41)内;手捏所述圆柱扭头(21d)转动所述矩形插杆(21);所述矩形插杆(21)转动驱动第一外螺纹管(31)转动,所述第一外螺纹管(31)驱动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2)、上行夹板(54)上行;所述传动插头(21a)转动驱动对应的第二外螺纹管(41)转动,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驱动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42)、下驱动臂(53)下行,所述下驱动臂(53)带动下行夹板(51b)克服第二压簧(51f)的弹力下行;所述上行夹板(54)、下行夹板(51b)将眼科用晶状体夹持住,然后从承装器皿内取出;步骤2,切换下行螺接组件(4):转动所述驱动螺母(22)驱动所述从动插头(23a)、从动套环(23)上行;所述从动套环(23)带动弹簧挡环(21b)、矩形插杆(21)、传动插头(21a)上行;所述传动插头(21a)插设在位于大径圆筒(11)上方的下行螺接组件(4)对应的第二外螺纹管(41)内;步骤3,快速夹持眼科用晶状体:手捏所述圆柱扭头(21d)转动所述矩形插杆(21);所述矩形插杆(21)转动驱动第一外螺纹管(31)转动,所述第一外螺纹管(31)驱动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2)、上行夹板(54)上行;所述传动插头(21a)转动驱动对应的第二第二外螺纹管(41)转动,所述第二外螺纹管(41)驱动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42)、上驱动臂(52)下行,所述上驱动臂(52)带动空心套筒(51a)、下行夹板(51b)克服第二压簧(51f)的弹力下行;位于大径圆筒(11)上方的第二外螺纹管(41)的螺距大于位于位于大径圆筒(11)中部的第二外螺纹管(41)螺距,因此在以相同转速转动圆柱扭头(21d)的前提下,步骤3中的下行夹板(51b)相对于步骤1中下行速度更快,因此可以较快的将眼科用晶状体夹持住,然后将其从承装器皿内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未经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2007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妇科的理疗暖宫贴
- 下一篇:一种治疗眼睛失明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