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底隧道与明挖附属结构的接口部位及其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5454.5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代敬辉;王朝辉;郭建文;张志安;李建芳;肖刚刚;梁素琴;李盼;安然;陈凯;叶忠厚;张景华;国世超;王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隧道与明挖附属结构的接口部位及其防水结构,在施工隧道主体结构时,通过往附属结构方向主体施做0.5m~1m左右,有效避开了外挂附属与主体搭接口防水难题。即隧道结构与附属结构的搭接位置包括隧道结构与附属结构底板的横向内侧的0.5m~1m处及隧道结构与附属结构顶板的横向内侧的0.5m~1m处,上述各搭接位置均设置有变形缝,变形缝内设有中埋式止水带;附属结构底板上的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并结合双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附属结构顶板上的变形缝在防水加强层的基础上采用2.5mm聚脲外包防水涂层,大大提高了特殊结构部位外包防水质量,使海洋环境下隧道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附属结构 变形缝 隧道结构 底板 搭接位置 防水结构 接口部位 外包防水 背贴式止水带 外挂 本实用新型 防水加强层 埋式止水带 防水卷材 海洋环境 结构部位 施工隧道 隧道使用 主体结构 自粘胶膜 搭接口 聚脲 防水 避开 附属 安全 | ||
【主权项】:
1.一种海底隧道与明挖附属结构的接口部位及其防水结构,其中,隧道结构(1)与附属结构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1)与附属结构的搭接位置包括所述隧道结构(1)与所述附属结构底板(2)的横向内侧的0.5m~1m处及所述隧道结构(1)与所述附属结构顶板(21)的横向内侧的0.5m~1m处,上述各搭接位置均设置有变形缝(3),所述变形缝(3)内设有中埋式止水带(4);所述附属结构底板(2)与所述隧道结构(1)之间的变形缝(3)在位于所述附属结构底板(2)的底面设有宽度为1000mm的背贴式止水带(5),所述背贴式止水带(5)的表面铺设有双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7);在所述背贴式止水带(5)的两侧设有混凝土保护层(6);所述附属结构顶板(21)与所述隧道结构之间的变形缝(3)内中埋式止水带(4)的两端均填充填充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胶(13),该变形缝的处位于所述附属结构顶板(21)的上面设有宽度为1000mm的第一防水加强层(71),在所述附属结构顶板(21)与所述隧道结构侧墙的内角处设有第二防水加强层(9),所述第一防水加强层(71)上涂覆有2.5mm厚的聚脲涂层(12),所述聚脲涂层(12)涂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加强层(71)的宽度且与内角处的第二防水加强层(9)交错搭接;沿附属结构底板(2)上的双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7)经过所述混凝土保护层(6)和隧道结构侧墙至附属结构底板(2)所述第一防水加强层(71)与第二防水加强层(9)的搭接处的表面铺设有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10);在附属结构底板(2)与隧道结构(1)内角处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10)上设有第三防水加强层(9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92545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桩防渗墙与底板连接构造
- 下一篇:防水结构及防水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