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9368.3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8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卢世通;陈兴威;张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J29/48 | 分类号: | H01J29/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放电的一种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枪,主要包括空心阴极、触发模块、绝缘片、浮地阳极、阳极盘、连接件、气管、储气罐、漂移区域、束流探测器、电流馈通、示波器、放电电源、脉冲电源、支撑杆及电缆,支撑杆中空且其内能穿过电缆、且能够调节触发模块的位置,发射管材料六硼化铈,触发模块主要由电介质盘、指形触点电极和金属电极盘组成,通过在指形触点电极和金属电极盘之间施加3kV‑6kV电势来产生电子,浮地阳极和阳极盘均具有中心孔,浮地阳极为环形电极,两个浮地阳极中心孔大小均一致、间距4毫米,陶瓷加热管、同轴加热管上均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有无焊接点的铼制加热丝,铝外套将铼制加热丝嵌入螺旋形凹槽。 | ||
搜索关键词: | 浮地 触发模块 等离子体阴极 螺旋形凹槽 阳极 金属电极 指形触点 电极 电子枪 加热管 加热丝 阳极盘 支撑杆 电缆 储气罐 电介质 等离子体放电 本实用新型 束流探测器 电流馈通 放电电源 环形电极 空心阴极 脉冲电源 漂移区域 阳极中心 发射管 焊接点 绝缘片 连接件 铝外套 硼化铈 示波器 中心孔 中空 电势 同轴 气管 嵌入 陶瓷 穿过 施加 | ||
【主权项】:
一种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枪,主要包括空心阴极(1)、触发模块(2)、绝缘片(3)、浮地阳极(4)、阳极盘(5)、连接件(6)、气管(7)、储气罐(8)、漂移区域(9)、束流探测器(10)、电流馈通(11)、示波器(12)、放电电源(13)、脉冲电源(14)及电缆,所述空心阴极(1)主要包括石墨阴极管(1‑1)、不锈钢基座(1‑2)、铝内套(1‑3)、陶瓷加热管(1‑4)、发射管(1‑5)、石墨套筒(1‑6)、钨弹簧(1‑7)、铝外套(1‑8)、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辐射屏底座(1‑11)、钽制内辐射屏(1‑12)、钽制外辐射屏(1‑13)、石墨阴极罩(1‑14)、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铼制加热丝(1‑16)、支撑杆(1‑17),不锈钢气体入口(1‑15)位于石墨阴极管(1‑1)与不锈钢基座(1‑2)连接的一端,所述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钨弹簧(1‑7)、石墨套筒(1‑6)、发射管(1‑5)依次对接地位于所述石墨阴极管(1‑1)内,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加热管(1‑4)依次对接并套于石墨阴极管(1‑1)外围,支撑杆(1‑17)依次穿过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钨弹簧(1‑7)、石墨套筒(1‑6),所述空心阴极(1)、浮地阳极(4)、阳极盘(5)、连接件(6)、漂移区域(9)、束流探测器(10)、电流馈通(11)依次排列连接,所述储气罐(8)通过连接件(6)和气管(7)连接于所述漂移区域(9),所述触发模块(2)、脉冲电源(14)、放电电源(13)、示波器(12)依次电缆连接,所述空心阴极(1)与放电电源(13)电缆连接,所述束流探测器(10)通过电流馈通(11)和电缆连接到所述示波器(12)以能够分析束流,石墨阴极管(1‑1)内径4毫米、外径6毫米、长度48毫米、开口直径2毫米,发射管(1‑5)外径4毫米,长度10毫米,石墨阴极罩(1‑14)外径16毫米、长度52毫米,使用直径0.25毫米的铼制加热丝(1‑16)能够对阴极进行加热,石墨同轴加热管(1‑10)与石墨阴极管(1‑1)间具有铝内套(1‑3),陶瓷阴极管座(1‑9)外围具有陶瓷辐射屏底座(1‑11),陶瓷辐射屏底座(1‑11)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分别与钽制内辐射屏(1‑12)和钽制外辐射屏(1‑13)连接,石墨阴极罩(1‑14)罩于陶瓷辐射屏底座(1‑11)外围、且连接不锈钢基座(1‑2),石墨同轴加热管(1‑10)能够通过贯穿陶瓷阴极管座(1‑9)的高压电极连接外部电源,其特征是:支撑杆(1‑17)中空且其内能穿过电缆,触发模块(2)连接于支撑杆(1‑17)前端,支撑杆能沿空心阴极轴线方向前后移动,从而使得触发模块(2)能够悬在发射管内移动,以便能够调节触发模块(2)的位置;发射管(1‑5)材料六硼化铈,触发模块(2)主要由电介质盘、指形触点电极和金属电极盘组成,所述电介质盘位于指形触点电极和金属电极盘之间,电介质盘材料是以钛酸钡为主体的介电材料,也可以包括一定比例的钛酸钙、钛酸锶或钛酸铅,其中电介质盘与指形触点电极导通,金属电极支撑电介质盘并导通,通过在指形触点电极和金属电极盘之间施加3kV‑6kV电势来产生电子;所述浮地阳极(4)和阳极盘(5)均具有中心孔,浮地阳极(4)为一个环形电极,两个浮地阳极(4)的中心孔大小均一致、间距4毫米,每个相邻的所述浮地阳极(4)之间具有绝缘片(3),各浮地阳极(4)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得击穿过程中电势分布是相似的;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有铼制加热丝(1‑16),石墨同轴加热管(1‑10)与陶瓷加热管(1‑4)对接的一段的外表面也具有所述螺旋形凹槽,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的所述铼制加热丝(1‑16)能够延续绕到同轴加热管(1‑10)的该段所述凹槽上,铼制加热丝(1‑16)的一端插入石墨阴极管(1‑1)上的一个凹坑与陶瓷加热管(1‑4)之间,铝外套(1‑8)底部具有狭缝、且当紧密地套在陶瓷加热管(1‑4)以及部分石墨同轴加热管(1‑10)外围时,能够保持铼制加热丝(1‑16)嵌入所述螺旋形凹槽,铼制加热丝(1‑16)另一端插入铝外套(1‑8)上的狭缝,并使得铼制加热丝(1‑16)完全包裹于铝外套(1‑8)内、且铼制加热丝(1‑16)上无焊接点,完全是靠陶瓷加热管(1‑4)及石墨同轴加热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和铝外套(1‑8)的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来实现电接触的,使得加热端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使得大部分电流产生的能量分布在发射管(1‑5)所在的区域;加热电流的传导路径依次是:高压电极、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铼制加热丝(1‑16)、石墨阴极管(1‑1)、不锈钢基座(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12936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磁控管的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辐照加速器电子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