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心滚子两端面同时磨削的数控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3393.4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0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洛平;阎姣姣;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立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2;B24B41/06;B24B5/04;B24B5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用于调心滚子两端面同时磨削的数控磨床,包括床身、左砂轮装置、右砂轮装置、模具回转盘装置、砂轮修整装置及电气控制箱,左砂轮装置和所述右砂轮装置的结构相同但安装位置相向对称且分别联接在床身上端的左右两端,在左砂轮装置或是右砂轮装置中分别含有砂轮驱动装置和滑道板横向移动装置,模具回转盘装置含有工件回转盘驱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及外套圈模具装置,砂轮修整装置含有第五伺服电机、第二电机支架、第三联轴器、第三丝杠座、第三滚珠丝杠、下托板、丝杠螺母、第二滑板、金刚笔座、金刚笔、支架、第二滚动导轨及第二滑块,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改善磨削条件,减小成品滚子长度偏差,提高调心滚子成品精度,提高两端面磨削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调心滚子 砂轮装置 两端面 左砂轮 磨削 砂轮修整装置 模具回转盘 数控磨床 床身 横向移动装置 砂轮驱动装置 纵向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气控制箱 工件回转盘 长度偏差 第二滑块 电机支架 滚动导轨 滚珠丝杠 金刚笔座 模具装置 磨削条件 驱动装置 丝杠螺母 伺服电机 相向对称 运行稳定 滑道板 金刚笔 联轴器 丝杠座 外套圈 下托板 上端 滑板 滚子 减小 支架 联接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调心滚子两端面同时磨削的数控磨床,该数控磨床包括床身(1)、左砂轮装置(2)、右砂轮装置(5)、模具回转盘装置(6)、砂轮修整装置(4)及电气控制箱(3),将左砂轮装置(2)或是右砂轮装置(5)能够左右往复移动状况简称为横向移动,将模具回转盘装置(6)或是砂轮修整装置(4)能够前后往复移动状况简称为纵向移动,纵向移动垂直于横向移动,电气控制箱(3)能使磨床实现数控化,其特征是:左砂轮装置(2)和所述右砂轮装置(5)的结构相同但安装位置相向对称且分别联接在床身(1)上端的左右两端,在左砂轮装置(2)或是右砂轮装置(5)中分别含有砂轮驱动装置(2.1)和滑道板横向移动装置(2.2),砂轮驱动装置(2.1)中含有第一伺服电机(2.1.8)、第一丝母座(2.1.7)、皮带(2.1.6)、滑道板(2.1.5)、主轴箱体(2.1.4)、静压主轴(2.1.3)、砂轮夹(2.1.2)及砂轮(2.1.1),在滑道板(2.1.5)上端分别联接固定主轴箱体(2.1.4)、第一丝母座(2.1.7)和第一伺服电机(2.1.8),第一伺服电机(2.1.8)输出轴上联接第一带轮,静压主轴(2.1.3)设置在主轴箱体(2.1.4)内并能实施转动,静压主轴(2.1.3)的一端联接第二带轮,静压主轴(2.1.3)的另一端通过砂轮夹(2.1.2)上配置的螺母联接砂轮(2.1.1),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皮带(2.1.6)与所述第二带轮联接并驱动砂轮(2.1.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滑道板横向移动装置(2.2)含有第一丝杠座(2.2.1)、第一联轴器(2.2.2)、第一减速器(2.2.3)、第二伺服电机(2.2.4)、第一减速器支架(2.2.5)、第一丝杠螺母(2.2.6)、第一滚珠丝杠(2.2.7),第一滑块(2.2.8)、第一滚动导轨(2.2.9)及垫板(2.2.10),垫板(2.2.10)联接固定在床身(1)上端左右两边,垫板(2.2.10)上坐落两根第一滚动导轨(2.2.9),每根第一导轨2.2.9分别与联接固定在滑道板(2.1.5)下端的两个第一滑块(2.2.8)相联接,第一减速器支架(2.2.5)联接在床身(1)的左右两边,每个第二伺服电机(2.2.4)的输出轴联接第一减速器(2.2.3),第一减速器(2.2.3)联接固定在第一减速器支架(2.2.5)尾部,第一减速器(2.2.3)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2.2.2)再与第一滚珠丝杠(2.2.7)联接,在第一滚珠丝杠(2.2.7)上旋接丝杠螺母(2.2.6),丝杠螺母(2.2.6)再与第一丝母座(2.1.7)联接固定;相向对称的两砂轮(2.1.1)之间形成砂轮磨削区域,所述砂轮磨削区域之间距等于待磨调心滚子(7)两端面之间距;模具回转盘装置(6)含有工件回转盘驱动装置(6.1)、纵向移动装置(6.2)及外套圈模具装置(6.3);工件回转盘驱动装置(6.1)含有工件回转盘(6.1.6)、回转架(6.1.5)、回转轴(6.1.4)、第二联轴器(6.1.3)、第三伺服电机(6.1.2)及电机支架(6.1.1),电机支架(6.1.1)和回转架(6.1.5)均被联接固定在第一滑板(6.2.10)上端,第三伺服电机(6.1.2)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6.1.1)上,第三伺服电机(6.1.2)通过第二联轴器(6.1.3)联接回转轴(6.1.4),回转轴(6.1.4)被联接在所述回转架(6.1.5)上,回转轴(6.1.4)的前端联接工件回转盘(6.1.6);纵向移动装置(6.2)含有第二滚珠丝杠(6.2.1)、第四驱动电机(6.2.2)、第二减速器(6.2.3)、第二减速器支架(6.2.4)、第三联轴器(6.2.5)、第二丝杠座(6.2.6)、第二丝杠螺母(6.2.7)、底座(6.2.8)、燕尾槽滑动导轨(6.2.9)及第一滑板(6.2.10),第一滑板(6.2.10)坐落在两个燕尾槽滑动导轨(6.2.9)上,燕尾槽滑动导轨(6.2.9)的下导轨与底座(6.2.8)联接,底座(6.2.8)联接固定在床身(1)上端,第二减速器(6.2.3)联接固定在第二减速器支架(6.2.4)尾部,第四驱动电机(6.2.2)联接第二减速器(6.2.3),第二减速器(6.2.3)输出轴通过第三联轴器(6.2.5)与第二滚珠丝杠(6.2.1)联接,第二滚珠丝杠(6.2.1)支撑在第二丝杠座(6.2.6)内,第二丝杠座(6.2.6)联接固定在第二减速器支架(6.2.4)前端,第二滚珠丝杠(6.2.1)与第二丝杠螺母(6.2.7)旋接,第二丝杠螺母(6.2.7)安装固定在第一滑板(6.2.10)上;外套圈模具装置(6.3)含有模具座(6.3.1)、上夹板(6.3.2)、模具(6.3.3)、前固定板(6.3.4)、调整螺杆(6.3.5)、支撑板(6.3.6)、第二底座(6.3.7)、下夹板(6.3.8)、垫板(6.3.9)、螺母(6.3.10)及螺栓(6.3.11),模具(6.3.3)通过上夹板(6.3.2)和下夹板(6.3.8)的联接被固定在模具座(6.3.1)右侧的半圆弧面内,模具(6.3.3)的右侧同样具有半圆弧面,模具(6.3.3)半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待磨调心滚子(7)的曲率半径,模具座(6.3.1)被安放在第二底座(6.3.7)的滑道内,在模具(6.3.3)半圆弧面前端联接前固定板(6.3.4),支撑板(6.3.6)联接在第二底座(6.3.7)右侧旁,调整螺杆(6.3.5)穿过支撑板(6.3.6)的螺纹孔后顶在前固定板(6.3.4)上,通过调整螺杆(6.3.5)的旋合转动能够微调模具座(6.3.1)在第二底座(6.3.7)滑道内的前后移动,第二底座(6.3.7)通过螺母(6.3.10)和螺栓(6.3.11)与垫板(6.3.9)联接,垫板(6.3.9)则被联接固定在第一滑板(6.2.10)上;模具回转盘装置联接固定在第一滑板上,模具(6.3.3)和工件回转盘(6.1.6)位于两砂轮的正前方,模具(6.3.3)和工件回转盘(6.1.6)之间的弧形槽上装卡待磨调心滚子(7);砂轮修整装置(4)含有第五伺服电机(4.1)、第二电机支架(4.2)、第三联轴器(4.3)、第三丝杠座(4.4)、第三滚珠丝杠(4.5)、下托板(4.6)、丝杠螺母(4.7)、第二滑板(4.8)、金刚笔座(4.9)、金刚笔(4.10)、支架(4.11)、第二滚动导轨(4.12)及第二滑块(4.13),支架(4.11)联接在床身(1)后端上方,在支架(4.11)的后端联接固定第二电机支架(4.2),第二电机支架(4.2)内联接第五伺服电机(4.1),第五伺服电机(4.1)通过第三联轴器(4.3)与第三滚珠丝杠(4.5)联接, 第三滚珠丝杠(4.5)与固定安装在第二滑板(4.8)上的丝杠螺母(4.7)旋接,驱动第二滑板(4.8)实施前后移动,第二滑板(4.8)的下端面装有四个第二滑块(4.13),两根第二滚动导轨(4.12)坐落在下托板(4.6)上方,下托板(4.6)与支架(4.11)联接,第二滑块(4.13)与第二滚动导轨(4.12)联接,在第二滑板(4.8)的上端面联接金刚笔座(4.9),金刚笔座(4.9)对称联接两只金刚笔(4.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立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立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88339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