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5894.2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戎贵文;沈齐婷;郑青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结构,涉及雨水源头减排与控制技术领域。本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结构的主体包括屋面集雨板、分流口、上边沿、下边沿、上导墙和下导墙。分流口为竖直窄缝结构,上边沿、下边沿分别位于分流口的上下两侧,上边沿高于下边沿,上边沿、下边沿两侧分别设置上导墙和下导墙。当初期降雨雨量较小时,初期污染较大的雨水经分流口进入弃水箱;当中后期降雨量较大时,雨水经上边沿的挑流鼻坎挑流后,越过分流口沿着下边沿进入储水箱。本实用新型根据降雨初期与中后期的屋面径流大小差异,利用雨水惯性巧妙地实现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分离、分流,有助于雨水的洁净收集与利用,应用前景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面 雨水 收集 分流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结构,主体包括屋面集雨板(1)、分流口(2)、上边沿(3)、下边沿(4)、上导墙(5)和下导墙(6),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集雨板(1)置于屋顶之上,屋面集雨板(1)在其下部位置留有分流口(2),在分流口(2)正下方放置有弃水箱(7),屋面集雨板(1)末端的正下方放置有储水箱(8);所述上边沿(3)和下边沿(4)分别设置在分流口(2)上下端的两侧,上边沿(3)、下边沿(4)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导墙(5)和下导墙(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14589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面通风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环保型生态屋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