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0093.1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胡颖冰;陈亮;李志威;韩智明;肖本益;马海元;张彦隆;彭靓;韦燕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内腔Ⅰ和内腔Ⅱ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Ⅱ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Ⅱ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区,最后从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Ⅱ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Ⅱ的顶部中心位置。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环境友好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一体化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包括锥形底部、外筒、内筒、内腔(上)、内腔(下)、顶盖;所述内筒由上法兰、圆柱面和底盘构成;所述圆柱面外侧四周均匀分布8根立管;所述立管分别穿过并伸进圆柱面内部;所述圆柱面的下部对称设置两根出水立管;所述出水立管伸至内腔(下)的下圆柱面以里位置,并直角延伸至内腔(下)的中部;所述内筒的内部上下分层;所述内腔(上)和内腔(下)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内筒的上层和下层;所述内腔(上)从上至下依次由侧壁开孔的中空圆筒、中空平台和圆锥台面构成;所述中空圆筒上端密闭,下端嵌于中空平台内;所述圆锥台面的上端和下端内径分别为中空圆筒的1.5~2倍和2~4倍;所述内腔(下)从上至下依次由内腔法兰、侧壁开孔的上圆柱面、中空的倒圆锥台面、下圆柱面构成;所述上圆柱面的内径与中空圆筒相同;所述倒圆锥台面的上端直径与上圆柱面相同,下端直径与下圆柱面相同;所述下圆柱面的内径为上圆柱面的3~6倍;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由内筒外侧立管进入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后的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进水口流入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的沉淀区,最后从外筒上端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3009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