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713.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庆波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粮食虫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该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首先以未受害虫侵染的储备粮食颗粒作为标准品,对标准品进行低频核磁共振检测,利用CPMG脉冲序列测定标准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然后取待测样品进行低频核磁共振检测,利用CPMG脉冲序列测定待测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对标准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待测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进行数据分析,当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时,可以确实待检测的储备粮食样品粒内含有害虫虫卵、幼虫或者蛹,即待检测的储备粮食中有粮食虫害情况。本发明粮食虫害情况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 1 | ||
搜索关键词: | 自旋 粮食虫害 标准品 弛豫 检测 储备粮食 待测样品 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检测 脉冲序列 检测技术领域 显著性差异 害虫虫卵 数据分析 幼虫 侵染 害虫 | ||
S1:收集相同储存环境下未受害虫侵染的储备粮食颗粒作为标准品,取标准品1~2g放于核磁测试管中,标准品在核磁测试管中的高度控制在2.2~2.5cm,对标准品进行低频核磁共振检测,利用CPMG脉冲序列测定标准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
S2:收集相同储存环境下待检测的储备粮食颗粒为待测样品,取待测样品1~2g放于核磁测试管中,待测样品在核磁测试管中的高度控制在2.2~2.5cm,对待测样品进行低频核磁共振检测,利用CPMG脉冲序列测定待测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
S3:对步骤S1和步骤S2分别测得的标准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待测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进行数据分析,当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时,可以确实待检测的储备粮食样品粒内含有害虫虫卵、幼虫或者蛹,即待检测的储备粮食中有粮食虫害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频核磁共振检测的测试条件为:序列参数设置:采样点数TD=249612,主频SW=200KHZ,累加次数NS=4,回波时间Echo Count=5000,参与反演点数200,驰豫时间点数100,迭代次数10000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粮食为麦类、稻谷类、粗粮类或油料类作物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粮食为小麦、稻谷、玉米或大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虫害为蛀食性储粮害虫造成的虫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粮食虫害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蛀食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米象、谷象、谷蠹、豆象类或麦蛾。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6171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