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7412.4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邹胜萍;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由缺氧区、好氧区、澄清区、新型微孔曝气软管等单元构成。新型微孔曝气软管将混合液从缺氧区中部两侧布设的高效填料区内由下往上,再由两侧从上至下流动,如此往复形成两侧内循环,达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混合液进入好氧区,经新型微孔曝气软管进一步好氧降解有机物和硝化反应。泥水混合液从好氧区末端至缺氧区进水端和好氧区进水端实现同管回流,形成两个内循环。好氧降解后的混合液进入澄清区实现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清水由排水管排出,污泥经澄清区底部敞口式泥斗滑落至好氧区末端,剩余污泥经好氧区末端底部排出,达到除磷效果。本发明工艺脱氮除磷效率高、能耗低、产泥量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改良 一体化 污水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由缺氧区(1)、好氧区(2)、澄清区(3)、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气提装置(5)、高效填料(6)、排水管(7)、过水孔(8)、污泥回流孔(9)、敞口式泥斗(10)、中部隔板(11)、污泥排放口(12)构成;其中,缺氧区(1)底部中间集中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好氧区(2)底部平均布置12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气孔均朝下;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均布设有高效填料(6),高效填料(6)呈菱形向上膨大波纹状,表面光滑,铺设时高效填料(6)横向与纵向交错排布,共4层,布置的厚度为600~800mm;好氧区(2)末端安装三套气提装置(5),以超静音气泵作为动力来源,其中两套气提装置(5)在好氧区(2)上方左右对称处放置,将泥水混合液从好氧区(2)末端回流至缺氧区(1)进水端;同时在好氧区(2)上方中间安装一套气提装置(5),将泥水混合液从好氧区(2)末端回流至好氧区(2)进水端;所述的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污水经过预处理后,由调节池进入缺氧区(1)内,在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微气泡的带动下,混合液从缺氧区(1)中部的下方向上流动,再从两侧由上至下流动,混合液如此往复形成左右两内循环;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正上方区域形成小范围好氧环境实现氨氮的部分硝化;缺氧区(1)布设的高效填料(6)内部及底部两侧形成缺氧环境实现反硝化,缺氧区(1)两侧溶解氧控制在0.3~0.5mg/L,最终在缺氧区(1)内达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步骤二:缺氧区(1)内混合液经中部隔板(11)的过水孔(8)进入好氧区(2)后,在新型微孔曝气软管(4)的作用下,混合液进行好氧硝化和好氧吸磷反应,并在高效填料(6)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增强好氧区(2)对混合液中有机物的降解;好氧区溶氧量控制在2.0~4.0 mg/L;步骤三:泥水混合液通过气提装置(5)实现同管回流,即从好氧区(2)末端回流至缺氧区(1)进水端和好氧区(2)进水端,形成两个内循环;步骤四:混合液从好氧区(2)末端进入澄清区(3),混合液在澄清区(3)经过交错摆放的高效填料(6),实现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清水由排水管(7)排出,污泥经敞口式泥斗(10)由污泥回流孔(9)回流至好氧区(2)末端,剩余污泥由污泥排放口(12)定期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未经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6741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