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3410.8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6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昌;满玉萍;何仕松;李黎;吴世权;雷瑞;高祖平;潘慧;钟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A01H4/00 |
代理公司: |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丽丽;王敏锋 |
地址: | 43007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首先将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茎尖脱毒及组培,生产达到一定标准的专用砧木苗;通过脱毒及组培技术,建立接穗品种的无溃疡病采穗圃,通过隔离种植及周期性检测保证采穗圃内接穗品种不携带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针对目前红肉猕猴桃及黄肉猕猴桃多数易感溃疡病的严重问题,本发明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猕猴桃苗木带病交叉感染的问题,满足新建红肉及黄肉猕猴桃果园或更新老果园过程中对抗溃疡病苗木的需求,是解决目前猕猴桃生产中主栽品种的溃疡病爆发及毁园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作为商业用途在生产上的大规模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溃疡 双向 脱毒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苗生产:取筛选出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将组培苗培育成大苗,形成脱毒的抗溃疡病的砧木大苗;/n所述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由下述方法筛选而得:/na.枝条筛选:在半木质化当年营养枝的枝条下部打孔至皮层,接种Psa-V菌液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第20天调查各枝条的感病情况,根据枝条的感病症状确定不同的感染率:/n感染率0:无褐化及腐烂症状/n感染率10%:皮层组织仅出现褐色、变软、隆起或龟裂/n感染率33%:皮孔向外溢出乳白色液体,并出现褐色、变软/n感染率66%:菌液与汁液结合变红褐色,韧皮部变黑褐色/n感染率100%: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n平均感染率=∑(相同感染率的病枝数×感染率)/(调查的枝条总数)/n根据枝条感病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发病等级:/n0级:无症状/n1级:1/3部分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n2级:1/3-1/2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1/2/n3级:2/3-4/5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2-3/4/n4级:全株死亡/n病情指数=∑(病枝数×病级)/(调查的总枝数×最高级别)/n选取枝条平均感病率低于或等于10%,且病情指数≦5的材料用于下一步的幼苗筛选;/nb.幼苗筛选:幼苗长到5-7片叶,真叶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开始用于筛选,在最大3个叶片的主叶脉针刺接种Psa-V菌液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第20天统计平均感染率,根据幼苗以下症状确定不同的感染率:/n感染率0:无症状,/n感染率10%:叶片仅出现白色病斑/n感染率33%:叶片黄化且出现褐色病斑/n感染率66%:叶片枯死,茎部出现腐烂/n感染率100%:叶片枯死脱落、茎腐烂、幼苗濒临死亡/n平均感染率=∑(相同感染率的苗数×感染率)/(调查苗总数)/n选取平均感染率低于或等于10%的材料作为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n(2)猕猴桃品种脱毒苗生产:将接穗品种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生成组培苗,经检测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的组培苗在设置于采穗园中的隔离网室中定植,并定期抽样检测接穗品种以确保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培育成脱毒的接穗母树;/n(3)抗溃疡病大苗嫁接及成苗生产:在脱毒的砧木大苗及接穗品种苗达到嫁接标准后,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6341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猕猴桃苗木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薄壳山核桃丰产树型培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