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栅格式流量阀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3418.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红;李锶;康忠雄;蒋洁;张志诚;温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27/0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栅格式流量阀的操作方法,对侧驱动结构以及栅格式驱动模块的操作如下转动手轮,进而转动手轮杆带动驱动轮尺转动,驱动轮尺的第一个空心块接触最上方栅格槽的下端,通过与栅格槽的接触带动阀杆转动并提升,当第一个空心块移动到最上方栅格槽的上端时,依次下方的空心块正好移动到依次下方的栅格槽的下端,从而依次通过与每个栅格槽的接触带动阀杆转动并提升,当限位结构与所述止动槽接触并配合后,阀杆移动停止,此时所述栅格式流量阀打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栅格 流量 操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栅格式流量阀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流量阀包括右阀体、中阀体、左阀体、双环筒、滑槽、固定螺栓、手轮、温度传感器、驱动轮尺、流量计、阀杆、阀板、栅格槽、空心块、限位结构、退避槽、外罩、腔、止动槽;所述中阀体上部呈T形,阀杆穿过中阀体上部且被中阀体导向;阀内形成栅格式驱动模块、侧驱动结构、微间隙调整模块、阀门开度反馈机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对阀进行如下操作:侧驱动结构设置如下:手轮杆设置在外罩的左侧,沿水平方向延伸,手轮连接在手轮杆左端,驱动轮尺连接在手轮杆右端,驱动轮尺轴线平行于水平面,驱动轮尺驱动阀杆运动,阀杆驱动阀板运动,在外罩上,在与手轮杆垂直的平面设有退避槽;栅格式驱动模块结构如下:手轮连接手轮杆,手轮杆连接驱动轮尺,驱动轮尺上等分设置至少四个点,其中至少三个点设置空心块,一个点设置限位结构;阀杆上平行设置至少三个栅格槽,三个栅格槽延阀杆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沿着阀杆周向以及阀杆提升方向下一个栅格槽的起点,依次与上方一个栅格槽的终点位于同一条竖直线,所有栅格槽的最下方设置止动槽,止动槽与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适配,供限位结构嵌入或离开;对侧驱动结构以及栅格式驱动模块的操作如下:转动手轮,进而转动手轮杆带动驱动轮尺转动,驱动轮尺的第一个空心块接触最上方栅格槽的下端,通过与栅格槽的接触带动阀杆转动并提升,当第一个空心块移动到最上方栅格槽的上端时,依次下方的空心块正好移动到依次下方的栅格槽的下端,从而依次通过与每个栅格槽的接触带动阀杆转动并提升,当限位结构与所述止动槽接触并配合后,阀杆移动停止,此时所述栅格式流量阀打开;对阀门开度反馈机构的操作方法如下: 阀门开度反馈机构包括驱动轮尺上的空心块,利用空心碰撞声音识别度高的原理,当第二个空心块与第二个栅格槽接触碰撞发出声响,即为第一挡阀门开度,使用者可根据声响以及触觉判断阀门开度;当限位结构与所述止动槽接触并配合后,无法继续提升,为所述栅格式流量阀的全开状态;微间隙调整模块结构如下:在下游侧即左阀体侧,设置单边微间隙调整模块,左阀体左端径缩,径缩部分外设双环筒,双环筒上端设置所述滑槽,滑槽上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将双环筒固定在径缩部分;对微间隙调整模块结构的操作方法如下:当所述栅格式流量阀与对接管道之间存在微间隙时,拆卸下固定螺栓,移动双环筒到合适位置后,用固定螺栓插入滑槽内,并插入径缩部分的相应安装孔内;当所述栅格式流量阀与对接管道之间存在负间隙时,由于水平方向双环筒与左阀体之间预留了间隙,拆卸下固定螺栓,向所述间隙方向移动双环筒到合适位置后,用固定螺栓插入滑槽内,并插入径缩部分的相应安装孔内;感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外罩与中阀体上端围成所述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腔的其中一个下角,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腔的另外一个下角,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穿过中阀体上壁伸入流体流路,所述外罩采用透明材料,从外罩的外面使用者可观测温度、流量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理工学院,未经湖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9341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尺式三通阀的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龙头节水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