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2541.9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侠;李娟;曹伟芳;陈健;王宜海;杨翠凤;孙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梅恒;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和第一固定结构,主体包括长方体,长方体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十字形通孔内沿长方体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均设有限位挡块;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支撑杆的底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支撑杆的底部可插拔的设置在长方体的十字形通孔内,限位挡块与倒刺结构卡合。本发明固定两根线束管时,两根线束管通过支撑杆隔开并不接触;再者,支撑杆插入长方体放入深度可调,可以实现不同粗细的线束管的固定,通用性较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管 固定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和第一固定结构(3);所述主体(1)包括长方体(11),所述长方体(11)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113),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沿所述长方体(11)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均设有限位挡块(114);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包括支撑杆(31)、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第二弧形限位件(33),所述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弧形限位件(33)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的两侧,并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311);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且所述限位挡块(114)与所述倒刺结构(311)卡合;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2),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具有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直角板(211)和第二直角板(212);所述长方体(11)上沿所述长方体(11)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11),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相对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可插拔;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的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二固定特征(213),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特征(112);当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内时,所述第二固定特征(213)与所述第一固定特征(112)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固定特征(112)包括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23)、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2)和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1);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23)、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2)和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1)沿着从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口处往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底的方向,依次按照第一间隔等距离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特征(213)包括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一直角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平行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上远离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14),三个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14)依次按照第二间隔等距离的设置;所述第二间隔等于所述第一间隔;当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内时,三个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14)可与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23)、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2)和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1)的之一或者组合相互配合实现卡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5254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的翻转标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汽车钥匙的远程开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