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快速导流可抑菌热风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0544.6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6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炳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9/00;B32B9/04;B32B27/12;B32B7/12;B32B3/24;B32B37/12;B32B3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快速导流可抑菌热风无纺布,纤维复合层由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和下乳胶层复合在一起形成,且下纤维层由处于内部的致密纤维层和处于外部的稀疏纤维层复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纤维层由竹炭纤维和热塑性合成纤维均匀搅拌混合而成,成型后的下纤维层因稀疏纤维层具有较强的通透性且致密纤维层具有较强的毛细现象,稀疏纤维层可对水分等液体进行快速导流,致密纤维层可将水分等液体迅速吸收并抓牢,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相互配合达到高效快速导流吸液的目的;而混合纤维层具有竹炭纤维的抑菌、抗菌环保和高吸液吸湿效果。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高效快速导流可抑菌热风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高效快速 致密纤维 纤维层 稀疏 抑菌 混合纤维层 热风无纺布 下纤维层 竹炭纤维 乳胶层 吸液 热塑性合成纤维 复合 纤维复合层 均匀搅拌 抗菌环保 毛细现象 通透性 吸湿 抓牢 成型 生产 外部 吸收 配合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快速导流可抑菌热风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利用热塑性合成纤维制成所述上纤维层,利用较短且较多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制成所述致密纤维层,利用较长且较少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制成所述稀疏纤维层,利用乳胶层打孔后制成所述上乳胶层和下乳胶层,利用竹炭纤维和热塑性合成纤维均匀搅拌混合制成所述混合纤维层,利用所述上乳胶层和下乳胶层将所述混合纤维层夹在中间制成所述纤维复合层;(2)利用无纺布热风加工机将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粘结在一起;所述无纺布热风加工机包括加工筒体和输送承载装置;所述加工筒体包括上下设置且横截面为方形的筒主体,上下密封滑动设于筒主体内的第一水平活塞板和第二水平活塞板,以及设于第一水平活塞板上方的第一粘合粉料桶和设于第二水平活塞板下方的第二粘合粉料桶;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处于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下方,所述筒主体的侧壁内设有加热层;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配设有处于第一水平活塞板上方并驱动第一水平活塞板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形成有第一内空腔,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第一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喷孔;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配设有处于第二水平活塞板下方并驱动第二水平活塞板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形成有第二内空腔,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并与所述第二内空腔连通的第二喷孔;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内装有所述粘合粉末;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包括设于下端的第一端盖,设于内部可上下密封滑动的上水平活塞板,设于内部对粘合粉末进行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对上水平活塞板进行升降驱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对第一端盖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对第一搅拌叶片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和对第一粘合粉料桶进行供料和充气的第一供料充气装置;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内装有所述粘合粉末;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包括设于上端的第二端盖,设于内部可上下密封滑动的下水平活塞板,设于内部对粘合粉末进行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对下水平活塞板进行升降驱动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对第二端盖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三转动驱动装置,对第二搅拌叶片进行转动驱动的第四转动驱动装置,和对第二粘合粉料桶进行供料和充气的第二供料充气装置;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上表面平行密封接触,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内空腔连通并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形成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受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而使各所述第二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导通或相错开;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平行密封接触,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内空腔连通并与所述第二端盖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形成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受所述第三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而使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三通孔对应导通或相错开;所述输送承载装置包括支架,滑动设于支架上靠近或远离所述加工筒体的承载板,和驱动承载板滑动的滑动驱动装置;所述承载板呈长方形,包括朝向所述加工筒体的靠近端和朝向另一端的远离端;所述承载板包括对所述上纤维层、纤维复合层和下纤维层的四边依次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边框、第二定位边框、第三定位边框和第四定位边框;所述第一定位边框处于所述靠近端;所述第一定位边框上设有夹紧所述上纤维层、纤维复合层和下纤维层相应边缘的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所述第二定位边框上设有夹紧所述上纤维层、纤维复合层和下纤维层相应边缘的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所述第三定位边框上设有夹紧所述上纤维层、纤维复合层和下纤维层相应边缘的第三上夹板和第三下夹板,所述第四定位边框上设有夹紧所述上纤维层、纤维复合层和下纤维层相应边缘的第四上夹板和第四下夹板;所述筒主体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边框平行对应,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供所述承载板穿入的水平条形口,所述第三侧壁的内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定位边框卡入的条形卡槽;所述水平条形口与所述承载板密封接触,所述条形卡槽与所述承载板密封接触;在制造过程中,准备第一油毡纸层和第二油毡纸层,并在第一油毡纸层和第二油毡纸层上形成多个透气孔;在所述承载板上放置相应尺寸的所述第一油毡纸层,将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依次由上至下罗列在所述第一油毡纸层上,然后在所述上纤维层上方再放置相应尺寸的所述第二油毡纸层,然后利用所述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将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第二油毡纸层、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的相应边缘夹紧固定,利用所述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将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第二油毡纸层、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的相应边缘夹紧固定,利用所述第三上夹板和第三下夹板将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第二油毡纸层、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的相应边缘夹紧固定,利用所述第四上夹板和第四下夹板将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第二油毡纸层、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的相应边缘夹紧固定;利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板朝所述筒主体滑动并从所述水平条形口滑入到筒主体内,使所述第一定位边框与所述条形卡槽密封卡合在一起,使所述第三定位边框与所述水平条形口密封接触在一起;利用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二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相错开,将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的筒底封堵;利用所述第一供料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中填充粘合粉末和空气,利用所述第二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转动对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中的粘合粉末和空气进行搅动,使粘合粉末均匀分布在第一粘合粉料桶中的空气中;利用所述第三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三通孔相错开,将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的筒底封堵;利用所述第二供料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中填充粘合粉末和空气,利用所述第四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转动对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中的粘合粉末和空气进行搅动,使粘合粉末均匀分布在第二粘合粉料桶中的空气中;初始时,利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进行升降移动,使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与所述第二油毡纸层的上表面接触;然后利用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二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然后利用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对所述上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下驱动,挤压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中的粘合粉末和空气的第一均匀混合物经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内空腔,在所述第一内空腔中均匀扩散后再由各所述第一喷孔向下均匀喷出,在此第一均匀混合物从所述第一喷孔喷出到所述筒主体内的同时,根据第一均匀混合物喷出的体积利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同步上升,使第一均匀混合物喷出的体积与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至所述第二油毡纸层之间的第一空间体积相应;当喷出第一均匀混合物的量达到需求量时,利用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二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相错开,将所述第一粘合粉料桶的筒底封堵;同时利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进行升降移动,使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与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的下表面接触;然后利用所述第三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三通孔一一对应;然后利用所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对所述下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上驱动,挤压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中的粘合粉末和空气的第二均匀混合物经各所述第四通孔和第三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内空腔,在所述第二内空腔中均匀扩散后再由各所述第二喷孔向上均匀喷出,在此第二均匀混合物从所述第二喷孔喷出到所述筒主体内的同时,根据第二均匀混合物喷出的体积利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同步下降,使第二均匀混合物喷出的体积与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至所述第一油毡纸层之间的第二空间体积相应;当喷出第二均匀混合物的量达到需求量时,利用所述第三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端盖朝相应时针方向转动,使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三通孔相错开,将所述第二粘合粉料桶的筒底封堵;然后利用所述加热层对所述筒主体内的第一均匀混合物和第二均匀混合物进行加热,使第一均匀混合物和第二均匀混合物的温度升至低于所述粘合粉末的熔点10‑15℃;然后利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下移动,同时利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下移动,使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向下挤压第一均匀混合物,同时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起到向下抽吸的作用,使第一均匀混合物中的空气夹带粘合粉末依次透过所述第二油毡纸层、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稀疏纤维层和第一油毡纸层并逐渐进入到第二空间内与第二均匀混合物混合,此时第一均匀混合物中的粘合粉末会粘结在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内部;当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油毡纸层的上表面接触后,利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上移动,同时利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向上挤压第二均匀混合物,同时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起到向上抽吸的作用,使第二均匀混合物中的空气夹带粘合粉末依次透过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稀疏纤维层、致密纤维层、下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上乳胶层、上纤维层和第二油毡纸层并逐渐进入到第一空间内与第一均匀混合物混合,此时第二均匀混合物中的粘合粉末会粘结在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内部;当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油毡纸层的下表面接触后,重新利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下移动,同时利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水平活塞板进行向下移动,以此上下往复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水平活塞板和第二水平活塞板重复多次,对所述上乳胶层上的所述上透孔和下乳胶层上的所述下透孔进行打通,所述第一均匀混合物和第二均匀混合物中的所有粘合粉末会均匀粘结累积分布在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内部;然后利用所述加热层对所述筒主体内的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以及处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以及处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的空气的温度升至所述粘合粉末的熔点以上,但低于所述上乳胶层、下乳胶层、上纤维层、混合纤维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的最低熔点,使粘合粉末完全融化并将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粘结在一起;然后利用所述滑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筒主体中滑出,将粘结完成的所述上纤维层、上乳胶层、混合纤维层、下乳胶层、致密纤维层和稀疏纤维层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9054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激光在铝合金上打深槽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流水槽盖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