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9922.3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6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包括:步骤S1,读入地震输入道数据;步骤S2,确定需要映射的共散射点道集的中心点坐标,从共散射点道集的中心点开始,以步长Δh往两侧递增选取he,循环执行S3、S4步骤,直至共散射点道集的最大偏移距;步骤S3,对于任一he,从0时刻开始,以步长Δt递增选取时间深度t0,直至最大记录时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时间 深度 扫描 散射 点叠前 偏移 成像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S1,读入地震输入道数据,并确定共散射点道集道间距Δx、等效偏移距步长Δh、采样率Δt、最小等效偏移距hemin、最大等效偏移距hemax和最大采样时间
步骤S2,确定需要映射的共散射点道集的中心点坐标,从共散射点道集的中心点开始,以步长Δh往两侧递增选取he,循环执行S3、S4步骤,直至共散射点道集的最大偏移距;步骤S3,对于任一he,从0时刻开始,以步长Δt递增选取时间深度t0,直至最大记录时间
其中,t0为共散射点道集中心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步骤S4,对于任一t0,利用下式计算地震波的旅行时t,把输入道t时刻的采样点的值叠加到共散射点道集中等效偏移距为he的记录道相同时刻记录点上:
其中,x为共中心点到共散射点道集的中心点的距离,h是半炮检距;步骤S5,重复步骤S1~步骤S4,直至所有输入道均被映射至不同的共散射点道集上,完成共散射点道集的映射;步骤S6,共散射点道集形成之后,利用反射波地震处理软件对各个共散射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和叠加,完成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所述步骤S2中,等效偏移距he的构建过程包括:将地震波从震源点S到散射点SP的走时ts与散射点到接收点R的走时tr之和作为地震波的总走时t:
其中,x为共中心点到散射点在地面投影点的距离,h是半炮检距,vmig是偏移速度,t0是共散射点道集中心点处的自激自收旅行时,若设z为散射点的深度坐标,则有:
从地面确定一个点E,使得该点E至散射点之间的地震波双程旅行时间等于实际地震波的旅行时,将此条件下点E到地面投影点的距离作为等效偏移距he,则有:
进而得到:
由此推导出等效偏移距he的表达式为:
所述步骤S4中用于计算时间t的公式的形成过程包括:根据等效偏移距he表达式:
由此推导出:
对于共散射点道集中的任意效偏移距he处自激自收的散射波,得出旅行时方程为:
由此推导出:
代入上述
后得出:
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可供选用的快速映射步骤:对于一个勘探区域,根据先验信息确定地下介质速度的一个分布范围[vmin,vmax],并通过式
和式
计算出等效偏移距he的最小t0和最大t0:![]()
将上述二式代入
得到he时的最小走时tmin和最大走时tmax,将输入道[tmin,tmax]区间内的波场值整体无时移叠加至he对应的共散射点记录道上,完成该等效偏移距处记录道的映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0992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波形反演计算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