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上件的采血管开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8697.1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2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蒲荣 |
主分类号: | B67B7/14 | 分类号: | B67B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式自动上件的采血管开盖装置,其支撑机架包括固定支撑板、固定支脚,固定支撑板上表面装设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位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右端侧且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间隔布置的采血管自动输送组件、位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上端侧的采血管移送开盖组件,采血管自动输送组件用于实现采血管自动输送作业,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用于放置采血管管架并定位夹持采血管的管体,采血管移送开盖组件用于将采血管自动输送组件的采血管管架移送至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并实现开盖动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能够自动且高效地实现采血管开盖作业,即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自动 血管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自动上件的采血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机架(1),支撑机架(1)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的下端侧装设有呈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竖向延伸的固定支脚(12),各固定支脚(12)的上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的下表面;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装设有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2)、位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2)右端侧且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2)间隔布置的采血管自动输送组件(3)、位于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2)上端侧的采血管移送开盖组件(4);/n采血管放置夹持组件(2)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的放置夹持安装座(21),放置夹持安装座(21)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安装座竖板(211)、右侧安装座竖板(212),左侧安装座竖板(211)位于右侧安装座竖板(212)的左端侧且左侧安装竖板与右侧安装座竖板(212)正对间隔布置,左侧安装座竖板(211)、右侧安装座竖板(212)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左侧安装座竖板(211)的上端部与右侧安装座竖板(21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安装座横板(213),安装座横板(213)的左端边缘部与左侧安装座竖板(211)的上端部螺接,安装座横板(213)的右端边缘部与右侧安装座竖板(212)的上端部螺接,安装座横板(21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管架放置条(22),管架放置条(2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朝上凸出且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放置条定位凸起(221);安装座横板(213)的上表面于管架放置条(22)的左端侧螺装有左侧夹持安装架(231),安装座横板(213)的上表面于管架放置条(22)的右端侧螺装有右侧夹持安装架(232),左侧夹持安装架(231)与右侧夹持安装架(232)左右正对布置,左侧夹持安装架(231)与右侧夹持安装架(232)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双向丝杆(24),管架放置条(22)对应第一双向丝杆(24)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放置条通孔,第一双向丝杆(24)横向穿过管架放置条(22)的放置条通孔,第一双向丝杆(24)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搭放于相应侧的左侧夹持安装架(231)、右侧夹持安装架(232),左侧夹持安装架(231)螺装有夹持驱动伺服电机(25),夹持驱动伺服电机(2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双向丝杆(24)的左端部连接;左侧夹持安装架(231)与管架放置条(22)之间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有左侧夹持活动块(261),左侧夹持活动块(261)螺装有第一左侧丝杆螺母(271),第一左侧丝杆螺母(271)与第一双向丝杆(24)的左端螺旋段相配合,左侧夹持活动块(261)的上端部螺装有朝上竖向延伸的左侧夹持支撑座(281),左侧夹持支撑座(281)的上端部延伸至管架放置条(22)的上端侧,左侧夹持支撑座(281)的上端部螺装有朝右侧延伸的左侧夹持块安装架(2911),左侧夹持块安装架(2911)的右端部装设有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右侧夹持安装架(232)与管架放置条(22)之间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有右侧夹持活动块(262),右侧夹持活动块(262)螺装有第一右侧丝杆螺母(272),第一右侧丝杆螺母(272)与第一双向丝杆(24)的右端螺旋段相配合,右侧夹持活动块(262)的上端部螺装有朝上竖向延伸的右侧夹持支撑座(282),右侧夹持支撑座(282)的上端部延伸至管架放置条(22)的上端侧,右侧夹持支撑座(282)的上端部螺装有朝左侧延伸的右侧夹持块安装架(2912),右侧夹持块安装架(2912)的左端部装设有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与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n采血管自动输送组件(3)包括有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的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位于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的左端侧且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与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左右正对间隔布置,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与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之间装设有分别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前侧输送带横杆(321)、后侧输送带横杆(322),前侧输送带横杆(321)与后侧输送带横杆(322)前后间隔且正对布置,前侧输送带横杆(321)、后侧输送带横杆(32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连接,前侧输送带横杆(321)、后侧输送带横杆(32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连接;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主动驱动转轴(331),主动驱动转轴(331)的外围套卡有主动同步带轮(341),右侧输送带安装架(312)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从动驱动转轴(332),从动驱动转轴(332)的外围套卡有从动同步带轮(342),主动同步带轮(341)与从动同步带轮(342)之间绕装有位于前侧输送带横杆(321)与后侧输送带横杆(322)之间的输送同步带(343),输送同步带(343)的放置面设置有沿着输送同步带(343)均匀间隔分布的同步带隔板(3431),相邻两个同步带隔板(3431)之间成型有管架放置槽(3432),前侧输送带安装架螺装有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52)与主动驱动转轴(331)驱动连接;前侧输送带横杆(321)的上表面螺装有沿着前侧输送带横杆(32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前侧限位板(361),后侧输送带横杆(322)的上表面螺装有沿着后侧输送带横杆(322)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后侧限位板(362);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于输送同步带(343)的旁侧装设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有发射器(371)、与发射器(371)相配合的接收器(372),发射器(371)与接收器(372)左右正对布置,发射器(371)位于输送同步带(343)的前端侧,接收器(372)位于输送同步带(343)的后端侧,左侧输送带安装架(311)对应发射器(371)、接收器(372)分别装设有传感器安装架(373),发射器(371)、接收器(372)分别装设于传感器安装架(373)的上端部;/n采血管移送开盖组件(4)包括有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的左侧移送安装座(411)、右侧移送安装座(412),左侧移送安装座(411)位于右侧移送安装座(412)的左端侧且左侧移送安装座(411)与右侧移送安装座(412)间隔布置,左侧移送安装座(411)的上端部与右侧移送安装座(41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水平左右动作的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的驱动端装设有水平活动安装架(43),水平活动安装架(43)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升降活动板(44),水平活动安装架(43)的上端部螺装有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升降驱动丝杆(452),升降活动板(44)对应升降驱动丝杆(452)螺装有升降丝杆螺母(453),升降丝杆螺母(453)与升降驱动丝杆(452)相配合,升降活动板(44)的下表面螺装有左侧微调安装座(461)、右侧微调安装座(462),左侧微调安装座(461)位于右侧微调安装座(462)的左端侧且左侧微调安装座(461)与右侧微调安装座(462)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左侧微调安装座(461)与右侧微调安装座(462)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二双向丝杆(463),第二双向丝杆(463)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搭放于相应侧的左侧微调安装座(461)、右侧微调安装座(462),第二双向丝杆(463)的左端部延伸至左侧微调安装座(461)的左端侧,第二双向丝杆(463)的左端部于左侧微调安装座(461)的左端侧装设有微调手轮,升降活动板(44)的下端侧于左侧微调安装座(461)与右侧微调安装座(462)之间装设有同步反向动作的左侧微调活动块(465)、右侧微调活动块(466),左侧微调活动块(465)位于右侧微调活动块(466)的左端侧且左侧微调活动块(465)与右侧微调活动块(466)左右间隔布置,左侧微调活动块(465)螺装有第二左侧丝杆螺母(467),右侧微调活动块(466)螺装有第二右侧丝杆螺母(468),第二左侧丝杆螺母(467)与第二双向丝杆(463)的左端螺旋段相配合,第二右侧丝杆螺母(468)与第二双向丝杆(463)的右端螺旋段相配合;左侧微调活动块(465)的下端部螺装有朝下竖向延伸的左侧微调支撑座(471),左侧微调支撑座(471)螺装有分别左右水平动作的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位于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下端侧的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分别穿过左侧微调支撑座(471)并延伸至左侧微调支撑座(471)的右端侧,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右侧微调活动块(466)的下端部螺装有朝下竖向延伸的右侧微调支撑座(472),右侧微调支撑座(472)螺装有分别左右水平动作的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位于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下端侧的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的活塞杆外延端部分别穿过右侧微调支撑座(472)并延伸至右侧微调支撑座(472)的左端侧,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与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左右正对布置的右侧管帽夹持块(4822),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与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左右正对布置的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n该自动上件的采血管开盖装置配装有采血管管架(5),采血管管架(5)的上表面开设有沿着采血管管架(5)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采血管插装孔,采血管管架(5)的下表面开设有朝下开口且形状与管架放置条(22)的放置条定位凸起(221)形状相适配的管架定位凹槽(51);/n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控制器支撑柱(61),控制器支撑柱(61)的上端部装设有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器(62),夹持驱动伺服电机(25)、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光电传感器、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分别与控制器(62)电性连接;/n所述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分别朝右侧开口的左侧管体夹持槽,所述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分别朝左侧开口的右侧管体夹持槽,左侧管体夹持槽、右侧管体夹持槽分别呈半圆形状;/n所述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于所述左侧夹持活动块(261)、所述右侧夹持活动块(262)的下端侧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导轨(711),左侧夹持活动块(261)、右侧夹持活动块(262)的下端部分别螺装有第一滑块(712),各第一滑块(712)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一导轨(711)相配合;/n所述水平活动安装架(43)螺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轨(721),所述升降活动板(44)螺装有第二滑块(722),第二滑块(722)与第二导轨(721)相配合;/n所述升降活动板(44)的下表面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三导轨(731),所述左侧微调活动块(465)、所述右侧微调活动块(466)对应第三导轨(731)分别螺装有第三滑块(732),各第三滑块(732)分别与第三导轨(731)相配合;/n所述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分别朝右侧开口的左侧管帽夹持槽,所述右侧管帽夹持块(4822)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分别朝左侧开口的右侧管帽夹持槽,左侧管帽夹持槽、右侧管帽夹持槽分别呈半圆形状;/n该自动上件的采血管开盖装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采血管开盖,具体步骤如下:/na、工作人员将盛装有待检测血液的采血管插装于采血管管架(5)的采血管插装孔内;/nb、将插装有采血管的采血管管架(5)放置于输送同步带(343)的管架放置槽(3432)内,控制器(62)控制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启动,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52)驱动主动驱动转轴(331)转动,主动驱动转轴(331)带动主动同步带轮(341)转动,主动同步带轮(341)与从动同步带轮(342)相配合并驱动输送同步带(343)移动,输送同步带(343)带动采血管管架(5)间歇性一步一步地朝左侧移动;/nc、当采血管管架(5)随着输送同步带(343)移送至光电传感器位置时,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371)与接收器(372)的光路信号并采血管管架(5)阻断,此时光电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2),控制器(62)控制输送驱动步进电机(351)停止动作并驱动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动作,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驱动水平活动安装架(43)朝右侧移动并使得升降活动板(44)移送至采血管管架(5)的正上方,待水平活动安装架(43)右移到位后,控制器(62)控制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启动,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通过由升降驱动丝杆(452)、升降丝杆螺母(453)所组成的丝杆传动机构驱动升降活动板(44)下移,升降活动板(44)带动左侧微调支撑座(471)、右侧微调支撑座(472)、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同步下移,并最终使得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下移至采血管管架5左端侧以及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下移至采血管管架5右端侧,而后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同步反向动作,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推动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朝右侧移动,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推动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朝左侧移动,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与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相配合并夹持采血管管架5;/nd、待采血管管架(5)被夹持后,升降驱动伺服电极反向转动并使得采血管管架(5)夹持上移,而后水平驱动线性模组(42)驱动水平活动安装架(43)以及被夹持的采血管朝左侧移动,并最终使得采血管管架(5)左移至管架放置条(22)的正上方;/ne、待采血管管架(5)移动至管架放置条(22)正上方后,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驱动升降活动板(44)下移,并最终使得采血管管架(5)放置于管架放置条(22)上,其中,管架放置条(22)的放置条定位凸起(221)插入至采血管管架(5)的管架定位凹槽(51)内,以实现对采血管管架(5)定位;/nf、待采血管管架(5)定位放置于管架放置条(22)后,左侧管架夹持气缸(4911)、右侧管架夹持气缸(4912)驱动相应侧的左侧管架夹持块(4921)、右侧管架夹持块(4922)移开采血管管架(5),且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同步反向动作,左侧管帽夹持气缸(4811)驱动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朝右侧移动,右侧管帽夹持气缸(4812)驱动右侧管帽夹持块(4822)朝左侧移动,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与右侧管帽夹持块(4822)相配合并将采血管的管帽夹持固定,在此过程中,夹持驱动伺服电机(25)驱动第一双向丝杆(24)转动,第一双向丝杆(24)驱动第一左侧丝杆螺母(271)、第一右侧丝杆螺母(272)反向移动并逐渐地靠拢,进而使得左侧夹持活动块(261)、右侧夹持活动块(262)反向移动靠拢,左侧夹持活动块(261)带动左侧夹持支撑座(281)、左侧夹持块安装架(2911)、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朝右侧移动,右侧夹持活动块(262)带动右侧夹持支撑座(282)、右侧夹持块安装架(2912)、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朝左侧移动,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与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闭合并夹持固定采血管的管体;/ng、待采血管的管体被左侧管体夹持块(2921)、右侧管体夹持块(2922)夹持固定住后,升降驱动伺服电机(451)驱动升降活动板(44)上移,左侧管帽夹持块(4821)、右侧管帽夹持块(4822)随着升降活动板(44)上移并使得管帽脱离采血管的管体,以实现开盖动作。/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蒲荣,未经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蒲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0869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密封内置挂圈式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灌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