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2164.0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曦;姜秀振;张鹤立;纪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属于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具体为:当用户申请接入网络时,本地服务中心为该用户组成AP集合;然后,本地服务中心为AP集合中每个AP分配频谱资源和功率资源等;当用户业务需求变化或者信道链路状况发生变化时,用户重新上报当前的位置信息、业务需求和信道链路状况,LSC重新动态进行功率和子载波的分配;最后判断动态分配后,当前提供服务的AP集合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是,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否则,LSC根据分配的结果关闭或者打开部分AP,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同时最大化系统的能量效率。本发明通过资源分配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能量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保证了用户多样的业务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业务 资源 分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用户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针对超密集网络中,当某用户申请接入该网络时,本地服务中心LSC综合考虑网络拓扑分布以及该用户的通信请求,选择一个或多个AP组成AP集合为该用户提供服务;AP集合中的每个AP均符合以下条件:AP在用户的信号接收范围内,且AP信号的接收信噪比大于门限值;LSC综合考虑具体为:收集申请用户上报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各条信道的链路质量状况,并计算用户到周边各个AP的距离以及信道质量参数,同时考虑各AP的负载情况,为用户分配符合要求的AP组成AP集合;步骤二、LSC根据该用户的业务需求、链路质量等为该用户AP集合中的每个AP分配频谱和功率资源,使系统能量效率最大化;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01、用户发起业务请求,向LSC上报业务种类,数据速率需求或时延需求,以及信道状况;步骤202、LSC综合考虑用户的业务需求、用户占用的各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不同AP之间产生的干扰等因素,产生一组初始的功率分配和子载波分配的值;步骤203、设置用户需求以及AP发射功率的限制条件;
C1代表用户的时延应该小于等于实时类业务的时延门限值,即所提供服务的AP应该满足用户实时类业务的时延需求;L代表视频业务的包长;bi表示第i个AP所提供的业务类型;Ci表示第i个AP提供的速率,d代表用户实时类业务的时延门限值;I表示该用户的AP集合,{1,2,...i,...k,....I};C2代表用户的数据速率应该大于等于非实时类业务的速率门限值;c表示用户非实时类业务的速率门限值;C3代表每一个AP的发射功率应该小于等于该AP的最大发射功率;pij表示第i个AP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表示第i个AP的最大发射功率;C4代表每个AP在一个时刻只能提供一种类型的业务,其中0表示第i个AP提供实时类业务,1表示第i个AP提供非实时类业务;步骤204、利用初始的功率分配和子载波分配值,采用多重禁忌搜索算法对限制条件进行迭代,找到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的资源分配结果;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表示为:
N表示该用户的AP集合I中的AP数量;第i个AP提供的速率
B代表子载波的带宽;第i个AP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噪比为
其中aij={0,1}代表第i个AP是否使用第j个子载波,使用则为1,不使用则为0;hij表示第i个AP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是加性高斯白噪声;Pi表示第i个AP消耗的功率,
pci表示第i个AP与用户之间的链路损耗;步骤三、当用户业务需求变化或者信道链路状况发生变化时,用户重新上报当前的位置信息、业务需求和信道链路状况,LSC重新动态进行功率和子载波的分配;步骤四、判断当前提供服务的AP集合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是,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否则,LSC根据动态分配的结果关闭或者打开部分AP,以在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系统的能量效率;具体为: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增大,如果是,增加AP的数量,使得增加后的AP集合恰好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否则,用户需求降低,关闭部分AP,使得关闭后的AP集合恰好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加或减少的AP数量用迭代算法求解获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8216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