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形泡棉模切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471.0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江旭瑾;储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泰大西(常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9/00 | 分类号: | B26D9/00;B26F1/38;B26F1/44;B26D1/14;B29C6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乔楠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模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条形泡棉模切件的生产工艺,通过将半成品输送至异步模切机,同时将底膜输送至异步模切机,通过将第二复合膜和底膜分别输送至异步模切机的直刀的下方,其中以直刀为起点沿底膜或第二复合膜的运动方向向前,底膜每次输送的距离为S1,第二复合膜每次输送的距离为S2,且S1>S2;通过直刀对第二复合膜进行切割,同时将泡棉贴合在底膜上,其中直刀沿垂直于泡棉的运动方向向下切割,实现了在不损失第二复合膜的前提下将第二复合膜切割成条形并贴合在底膜上,并使相邻两条形的第二复合膜在底膜上以间距a排列,进而大大减小了第二复合膜的废料,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膜 底膜 泡棉 直刀 模切机 切割 模切件 贴合 生产工艺 半成品输送 减小 模切 生产成本 垂直 节约 | ||
【主权项】:
1.一种条形泡棉模切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贴合:将第一塑料膜(1)、单面设有黏胶的泡棉(2)和第二塑料膜(3)自上而下贴合形成第一复合膜,其中第二塑料膜(3)与泡棉(2)无黏胶的面贴合,第一塑料膜(1)与泡棉(2)有黏胶的面贴合;步骤2、第一次切割:将第一复合膜通过刀具沿着平行于第一复合膜的运行方向进行切割,所述刀具包括若干组切刀,每组切刀包括第一切刀刃、第二切刀刃和第三切刀刃,所述第一切刀刃切从第一塑料膜(1)向下切,切割的深度至第二塑料膜(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切刀刃从第一塑料膜(1)向下切,切割的深度至泡棉(2)与第二塑料膜(3)的接触面,所述第三切刀刃从第一塑料膜(1)向下切,切割的深度至第二塑料膜(3)的下表面;步骤3、收起废料,将两组切刀之间的第一复合膜废料、以及第一复合膜两侧的废料收起,形成第一塑料膜(1)、泡棉(2)和第二塑料膜(3)切割后的半成品(7);步骤4、输送:将半成品(7)输送至异步模切机(6),同时将底膜(5)输送至异步模切机(6),通过异步模切机(6)将第一塑料膜(1)收起,剩余的泡棉(2)和第二塑料膜(3)形成第二复合膜,将第二复合膜和底膜(5)分别输送至异步模切机(6)的直刀(61)的下方,其中以直刀(61)为起点沿底膜(5)或第二复合膜的运动方向向前输送,底膜(5)每次输送的距离为S1,第二复合膜每次输送的距离为S2,且S1>S2;步骤5、第二次切割:通过直刀(61)对第二复合膜进行切割,同时将泡棉(2)贴合在底膜(5)上 ,其中直刀(61)沿垂直于泡棉(2)的运动方向向下切割;步骤6、切割完成后,提起直刀(61),然后重复步骤4和5的操作,使得将第二复合膜切割完成后相邻两第二复合膜之间形成间距a=S1‑S2,其中a>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泰大西(常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泛泰大西(常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764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芯模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红外热成像组件抗冲击振动的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