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建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5484.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付志豪;闫盼盼;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11/02 | 分类号: | E04G11/02;E04G9/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5006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建筑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技术中存在预制空心柱模板、墙体模板和楼/屋盖模板之间连接结构不稳固的缺点,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支撑柱模板、支撑墙体模板和楼板模板,多个所述支撑柱模板通过水泥竖直浇筑于建筑基底上,且支撑柱模板之间通过多个沿支撑柱模板纵向的支撑墙体模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柱模板与多个支撑墙体模板组成的建筑空间顶部铺设有多个楼板模板。本发明中支撑柱模板通过两端的卡接凹槽与卡接凸台相互卡接、支撑柱模板、支撑墙体模板和楼板模板之间通过卡槽和卡板对接并插入钢筋浇筑砼进行固定,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裂纹、错位的情况。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预制 钢筋 空心 模板 建筑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的建筑结构,包括支撑柱模板(1)、支撑墙体模板(2)和楼板模板(3),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模板(1)通过水泥竖直浇筑于建筑基底上,且支撑柱模板(2)之间通过多个竖直设置且与支撑柱模板(1)平行的的支撑墙体模板(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柱模板(1)与多个支撑墙体模板(2)组成的建筑空间顶部铺设有多个楼板模板(3),且多个所述楼板模板(3)平行于建筑基底设置,所述支撑柱模板(1)、支撑墙体模板(2)和楼板模板(3)相互连接形成单层建筑结构;所述支撑柱模板(1)采用钢筋砼预制,且支撑柱模板(1)的中心预制有沿其纵向贯穿的空心通道(4),所述支撑柱模板(1)的每个侧壁上均沿柱体纵向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卡接板(6),两组所述卡接板(6)与支撑柱模板(1)侧壁形成卡接槽,且卡接槽底部的支撑柱模板(1)侧壁上沿柱体纵向等距离预留有第一孔洞(5),且第一孔洞(5)与空心通道(4)连通,所述支撑柱模板(1)的一端面处设下陷的连接凹槽(7),支撑柱模板(1)的另一端设突出的有卡接凸台(8),连接凹槽与卡接凸台相适配,组成可卡接的结构;所述支撑墙体模板(2)采用钢筋砼预制,所述支撑墙体模板(2)一侧沿其纵向通过钢筋砼预制有第一卡接凸板(9),所述支撑墙体模板(2)的另一侧沿其纵向通过钢筋砼预制有第一卡接凹槽(10),第一卡接凸板(9)和第一卡接凹槽(10)可相互卡接,且支撑墙体模板(2)预制有相互交叉的多排孔道;所述楼板模板(3)采用钢筋砼预制,所述楼板模板(3)的一侧沿其纵向通过钢筋砼预制有第二卡接凸台(11),所述楼板模板(3)的另一侧沿其纵向通过钢筋砼预制有第二卡接凹槽(13),且位于两个所述楼板模板(3)上的第二卡接凹槽(13)和第二卡接凸板(11)可相互卡接,且楼板模板(3)预制有沿其表面平行,沿楼板模板(3)横向贯穿以及纵向贯穿的多排孔道,横向孔道和纵向孔道在支撑墙体模板(2)的内部形成纵横交错的空心孔道,横向孔道和纵向孔道在楼板模板(3)的内部形成纵横交错的空心孔道,所述楼板模板(3)未设置第二卡接凹槽(13)和第二卡接凸板(11)的两侧沿其横向等距离预制有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孔洞(12),所述第二孔洞与楼板模板(3)内部的空心孔道连通;所述支撑柱模板(1)通过卡接槽与支撑墙体模板(2)上的第一卡接凸板(9)卡接,并在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洞(5)和沿支撑墙体模板(2)横向设置的孔洞之间穿插钢筋,浇筑砼形成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墙体模板(2)之间通过第一卡接凸板(9)和第一卡接凹槽(10)相互卡接,且在相互连通的横向孔洞之间穿插钢筋并浇筑砼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墙体模板(2)上的纵向孔洞与楼板模板(3)上的第二孔洞(12)互相连通,且在纵向孔洞与第二孔洞(12)之间穿插钢筋并浇筑砼形成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楼板模板(3)之间通过第二卡接凹槽(13)和第二卡接凸板(11)相互卡接,且在且在相互连通的横向孔洞之间穿插钢筋并浇筑砼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模板(1)、支撑墙体模板(2)和楼板模板(3)相互连接形成单层建筑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5548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