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检测联胺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2967.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滕明刚;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以2‑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四步反应得到新型荧光探针化合物3‑(咪唑并[1,2‑a]吡啶‑3‑基)‑1‑苯基‑2‑炔‑1‑丙酮。经研究证明,该化合物与联胺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具有荧光,且荧光强度联胺浓度增加而增强。同时,反应产物的荧光增强倍数与联胺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该化合物是一种可用于检测联胺的高灵敏度荧光探针。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新型 荧光 探针 制备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可用于检测联胺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以2‑氨基吡啶为原料,与溴代乙醛缩二乙醇反应生成咪唑并[1,2‑a]吡啶;(2)咪唑并[1,2‑a]吡啶与N‑碘代丁二酰亚胺反应生成3‑碘咪唑并[1,2‑a]吡啶;(3)3‑碘咪唑并[1,2‑a]吡啶与3‑甲基硅乙炔反应生成3‑乙炔咪唑并[1,2‑a]吡啶;(4)3‑乙炔咪唑并[1,2‑a]吡啶与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咪唑并[1,2‑a]吡啶‑3‑基)‑1‑苯基‑2‑炔‑1‑丙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2296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