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8123.2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少民;邱士可;李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30;A23K10/12;A23K10/20;A23K1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包括建设育苗设施、清池消毒、放苗、肥水、喂养、出苗等步骤。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后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主要通过为幼苗生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为幼苗发育提供活的生物饵料,从而提高了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泥鳅 幼苗 育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设育苗设施:所述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蓄水池和水循环系统;所述育苗池为长20‑30m,宽8~10 m,深1~1.2 m 规格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底部铺设瓷砖,所述育苗池沿长度方向距离育苗池一端3‑5m处设置有分隔网,隔离出的小空间区域作为回水区,大空间区域作为育苗区,所述回水区内设置有溶解氧自动测定装置和潜水泵,所述育苗区底部设置有分布式进水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远离育苗池回水区一端,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增氧机;所述育苗池和蓄水池由管道连接,组成水循环系统;(2)、清池消毒:放水前对蓄水池和育苗池同时进行打扫、清塘,晾干后开始加注40~50 cm深的清水,同时对水循环系统进行调试,之后,用新鲜的生石灰溶解水200~250 mg/升全池泼洒,晾晒3天后,准备放苗;(3)、放苗:在晴朗的天气,育苗池水温与孵化环道水温差值小于3度,从孵化环道缓缓放苗,用桶把泥鳅苗移入育苗池,让泥鳅苗缓缓游出桶进入育苗池, 3天龄泥鳅水花的投放密度为200‑300尾/平方米;(4)、肥水:放苗之后,每天三次泼洒豆浆,每次每个池塘泼洒500克大豆的豆浆,同时选用经过高温发酵的鸡粪进行肥水处理,把发酵过的鸡粪放进一个小水池进行加水,等到水变绿色,每3天取一定量的粪水加入育苗池,将育苗池水位逐渐加到90 cm~110 cm;(5)、喂养:泥鳅幼苗放入育苗池后第1~3天,每天添加定量的轮虫培养液;从第4天,在磨豆浆的过程中添加赛科泥鳅开口料(只早晚添加),随着豆浆均匀的混合并全池泼洒;从第8天,在育苗池中设置食台(3‑5个),把开口料添水和成团状,放置于食台上(每个饲料团用50克干饲料做成),定期(30分钟一次)观察饲料减少直至被食用完的时间,记录每次食台上泥鳅幼苗的数量;(6)、出苗:经过25~30天的喂养,泥鳅幼苗长至3~4cm长、体重1400尾/kg,泥鳅苗种成活率达35~45%,此时就可出苗,进入大池塘放养或者捕捞出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未经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781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淡水鲳鱼池塘高产养殖的方法
- 下一篇:鱼类运动训练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