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多孔介质渗透性实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2169.0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0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春;柯后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多孔介质渗透性实验平台,由第一气源模块、第二气源模块、反应器模块、回流模块、抽真空模块、气液分离模块、网孔板模板组成。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快速保证反应器竖直安装的装置及设置多组反应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应用于多孔介质渗透性的研究问题,利用本发明可实现在实验室内测试研究多孔介质渗透规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多孔 介质 渗透性 实验 平台 | ||
【主权项】:
一种测试多孔介质渗透性实验平台,由第一气源模块、第二气源模块、反应器模块、回流模块、抽真空模块、气液分离模块、网孔板模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板模块,包括网孔板(100)、长条板(101),网孔板(100)为平面板材,其正面带有若干组呈均布的安装孔(102),且与地面竖直,所述的长条板(101)设在网孔板(100)正面靠下侧,且呈水平布置;所述的第一气源模块,包括总进气阀(2)、制冷箱(11)、制冷进气阀(3)、CO2泵(13)、第一单向阀(14)、缓冲室(15)、第一控制阀(22)、第一流量表(23)、第二单向阀(24)、第一压力表(17)、第一安全阀(16),所述的总进气阀(2)、制冷箱(11)、CO2泵(13)、第一单向阀(14)、缓冲室(15)、第一控制阀(22)、第一流量表(23)、第二单向阀(24)依次用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进气阀(3)进口与外部制冷源连接,其出口与制冷箱(11)连接,可将制冷箱(11)贮存的气态CO2制冷成液态CO2,所述的缓冲室(15)上还设有安全控制口,分别与第一压力表(17)、第一安全阀(16)连接;第二气源模块,由气瓶(12)、第三控制阀(1)、第一减压阀(18)、第二压力表(19)、第四控制阀(20)、第二安全阀(21)组成,其中气瓶(12)、第一减压阀(18)、第四控制阀(20)依次用导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控制阀(1)的出口与气瓶(12)出口连接,其进口与制冷进气阀(3)出口连接;第二压力表(19)、第二安全阀(21)均与第四控制阀(20)出口连接,第四控制阀(20)进口与第一控制阀(22)的出口连接;所述的反应器模块,包括进气检测表(27)、第五控制阀(4)、若干个反应器、第六控制阀(5)、出气检测表(30),若干个反应器完全相同,且均为带进口、出口的柱状筒形结构,每个反应器的进口上均带有进气阀,每个反应器的出口上均带有出气阀;所述的第五控制阀(4)进口、进气检测表(27)均与第二单向阀(24)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4)出口分别与每个反应器的进气阀连接,每个反应器出气阀均与第六控制阀(5)进口连接,第六控制阀(5)出口与出气检测表(30)连接;所述的若干个反应器,均沿气路方向自上而下,平行安装在网孔板(100)上,且下端均紧贴于长条板(101)的上表面;所述的抽真空模块,包括真空泵(32)、第八控制阀(31),真空泵(32)的抽气口通过第八控制阀(31)与第六控制阀(5)出口连接;所述的回流模块包括回压阀(33)、回压缓冲室(34)、第三压力表(35)、第九控制阀(6)、回压泵(38)、第十控制阀(7)、第二水箱(51),所述的回压阀(33)出口、回压缓冲室(34)、第九控制阀(6)、回压泵(38)进口依次连接,第三压力表(35)与第九控制阀(6)进口连接,回压泵(38)进口还通过第十控制阀(7)与第二水箱(51)连接,所述的回压阀(33)进口与第六控制阀(5)出口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包括气液分离器(39)、第十一控制阀(8)、第三水箱(52)、天平(42)、第二流量表(40),所述的气液分离器(39)进口与回压阀(33)出口,气液分离器(39)排气口通过第二流量表(40)与外部气体回收装置连接,气液分离器(39)排液口通过第十一控制阀(8)流向第三水箱(52),第三水箱(52)设置在天平(42)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3216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