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电磁感应稠油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0847.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泽;谢小辉;葛亮;陈宝;梁安危;刘娟;汪敏;胡思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6/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电磁感应稠油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它包括防护罩、变压器、励磁线圈、发热元件、隔层、卡环A、卡环B、内芯、变径喷头和出水管,防护罩安装在井筒的内部,防护罩内设置有变压器,变压器的一端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与励磁线圈连接,所述励磁线圈嵌装在隔层的壁面里,隔层的外部套装有防护罩,发热元件的一端设有卡环A,另一端设有卡环B,内芯套装在发热元件内部且内芯的一端穿过卡环A,另一端固装在卡环B上,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发热元件的端部,另一端穿过封隔器。本发明的井下稠油加热装置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热能损失少,热能利用率高,加热速率快,可实现高功率密集加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电磁感应 加热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井下电磁感应稠油加热装置加热稠油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井筒(1)、水箱(2)、水泵(3)、水管(4)、供电设备(5)和封隔器(6),井筒(1)竖直安装在地下,井筒(1)的底部安装有封隔器(6),水泵(3)的一端连接水箱(2),另一端接有水管(4),水管(4)固定在井筒(1)内部,它还包括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置于井筒(1)内,加热装置(7)包括防护罩(8)、变压器(9)、变径喷头(10)和感应加热器(11),变压器(9)、变径喷头(10)和感应加热器(11)均安装在防护罩(8)内部,所述感应加热器(11)包括励磁线圈(11‑1)、发热元件(11‑2)、内芯(11‑3)、隔层(11‑4)、出水管(11‑5)、卡环A(11‑6)和卡环B(11‑7),隔层(11‑4)固装在防护罩(8)内壁上,励磁线圈(11‑1)嵌装在隔层(11‑4)的壁面里,励磁线圈(11‑1)与变压器(9)的一端连接,变压器(9)的另一端连接供电设备(5),隔层(11‑4)套装有发热元件(11‑2),发热元件(11‑2)的一端安装有变径喷头(10),另一端设有卡环B(11‑7),所述的变径喷头(10)接在水管(4)上,卡环B(11‑7)与变径喷头(10)之间设有卡环A(11‑6),内芯(11‑3)套装在发热元件(11‑2)内,且内芯(11‑3)的一端穿过卡环A(11‑6),另一端固装在卡环B(11‑7)上,出水管(11‑5)的一端接在发热元件(11‑2)的端部,另一端穿过封隔器(6)且出水管(11‑5)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防护罩(8)为耐腐蚀不锈钢,且其一端为等壁厚圆弧形结构,所述的隔层(11‑4)为绝缘绝热材料,所述的变径喷头(10)的内表面设有凸起,所述的励磁线圈(11‑1)为空心紫铜管,且其上设有冷却水管接头,所述的内芯(11‑3)穿过卡环A(11‑6)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固装在卡环B(11‑7)上的一端为密封结构,且内芯(11‑3)的壁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内芯(11‑3)的长度和直径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节大小,其特征在于:加热稠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启动水泵(3),水泵(3)从水箱(2)中抽取水,水通过水管(4)经变径喷头(10)进入发热元件(11‑2)内,变径喷头(10)增大了水流的扰动;S2、启动供电设备(5),供电设备(5)将中频交流电送至变压器(9)以降低电压提升电流,从而为励磁线圈(11‑1)供电,励磁线圈(11‑1)在中频交流电作用下产生相应的交变磁场;S3、发热元件(11‑2)在步骤S2中的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状态的感应电流,流动的感应电流克服发热元件(11‑2)的电阻而产生热量,使发热元件(11‑2)发热;S4、步骤S1中进入发热元件(11‑2)的水首先经过变径喷头(10),变径喷头(10)会对水进行扰流,增大水与发热元件(11‑2)壁面的接触机会,水会在发热元件(11‑2)的入口处完成预加热,预加热后的水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发热元件(11‑2)内部的内芯(11‑3),水进入内芯(11‑3)后通过内芯(11‑3)上的通孔喷向发热元件(11‑2)的壁面,高温的发热元件(11‑2)使喷洒在其上的水瞬间汽化变为水蒸气;S5、步骤4中的水蒸气不断聚集膨胀,从安装在发热元件(11‑2)出口处的卡环B(11‑7)上的小孔冲出,经发热元件(11‑2)端部的出水管(11‑5)和单向阀再通过封隔器(6)压入待加热的稠油层,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实现了井下稠油的加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7084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