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稳态防漏电保护和电流沉控制技术的电荷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977.5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亮;武岳;唐铭浩;张玉明;张义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L7/089 | 分类号: | H03L7/089;H02M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稳态防漏电保护和电流沉控制技术的电荷泵电路,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包括防漏电保护模块、电流沉控制模块、开关模块、电流沉和电流源模块、环路滤波模块以及缓冲模块。电荷泵不需要电路电流沉与电流源精确匹配,只需满足电流沉电流大于等于电流源的电流即可。电路的工作条件更容易满足,化合物半导体电荷泵更容易实现。同时防漏电保护模块采用两个二极管来实现,该模块的结构简单,不会额外占用过多的芯片面积,更加方便集成。防漏电保护技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解决稳态时由于电流源和电流沉不匹配所导致的漏电问题,从而使电荷泵电路在稳态情况下输出控制电压固定不变。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稳态 漏电 保护 电流 控制 技术 电荷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稳态防漏电保护和电流沉控制技术的电荷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漏电保护模块、电流沉控制模块、开关模块、电流沉和电流源模块、环路滤波模块以及缓冲模块,防漏电保护模块由两个二极管D1和D2构成,用于防止电荷泵在稳态情况下由于电流源和电流沉不匹配所造成的电容CN和CP中电荷泄漏现象;电流沉控制模块由F1和F2两部分构成,F1由两个晶体管P1和P3、一个源极电阻和四个二极管构成,用于控制电流沉IDN1的电流大小,在电荷泵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IDN1≥IUP1,F2由两个晶体管P2和P4、一个源极电阻和四个二极管构成,用于控制电流沉IDN2的电流大小,在电荷泵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IDN2≥IUP2;开关模块由四个晶体管UPN、UPP、DNP和DNN构成,栅极均为电荷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前一级鉴频鉴相器电路的四路输出信号;电流沉和电流源模块由两个电流源IUP1和IUP2和两个电流沉IDN1和IDN2构成,用于给环路滤波模块的电容充放电;环路滤波模块由串联的电阻和电容CN和CP构成,该模块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缓冲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影响电荷泵输出的控制电压的变化;缓冲模块分别由两个晶体管P5和P7以及P6和P8和两个二极管构成,用于对环路滤波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变换以及消除后级电路对电荷泵的影响,缓冲模块的输入端与环路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是整个电荷泵的输出端,差分输出控制电压信号VCN和VCP输送给后一级的压控振荡器电路;防漏电保护模块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流源IUP1的栅极以及源极电阻连接,负极与开关DNP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流源IUP2的栅极以及源极电阻连接,负极与开关UPP的漏极连接;电流沉控制模块中的F1和F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开关UPP和DNP的漏极,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流沉IDN1和IDN2的栅极,F1中晶体管P1的栅极为F1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开关UPP的漏极连接,晶体管P1的漏极连接电源VDD,晶体管P1的源极连接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个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个二极管的负极与晶体管P3的漏极连接,晶体管P3的漏极与栅极短接,栅极与电流沉IDN1的栅极连接;F2中晶体管P2的栅极为F2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开关DNP的漏极连接,晶体管P2的漏极连接电源VDD,晶体管P2的源极连接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个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个二极管的负极晶体管P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P4的漏极与栅极短接,栅极与电流沉IDN2的栅极连接;开关模块中开关UPN和UPP与电流沉IDN1的漏极相连,开关DNP和DNN的源极与电流沉IDN2的漏极相连;电流沉和电流源模块中电流源IUP1和IUP2的漏极与电源VDD相连,IUP1的栅极和源极与IUP1的源极电阻的两端相连接,IUP2的栅极和源极与IUP2的源极电阻的两端相连接,电流沉IDN1和IDN2的源极分别与各自的源极电阻一端相连,源极电阻另一端均与电源VTT相连接;电源VDD的大小为高电位,电源VTT的大小为低电位;环路滤波模块中串联的电阻和电容CN中,电阻一端与晶体管P1的栅极连接,电容CN一端接地;串联的电阻和电容CP中,电阻一端与晶体管P2的栅极连接,电容CP一端接地;缓冲模块中晶体管P5的源极接电源VDD,栅极接晶体管P1的栅极,漏极接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接晶体管P7的源极,同时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输出电压VCN,晶体管P7的漏极和源极短接,并连接电源VTT;晶体管P6的源极接电源VDD,栅极接晶体管P2的栅极,漏极接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接晶体管P8的源极,同时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输出电压VCP,晶体管P8的漏极和源极短接,并连接电源VT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3597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功率高性能的VCO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