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冷板流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0212.2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思浩;王伟;葛潮流;娄顺喜;段宝岩;王从思;苗恩铭;黄进;保宏;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冷板流道设计方法,包括冷板入口独立变量的确定;冷板流道二维设计域的抽取;以冷板表面温度均方根误差和流体流动耗散功为加权目标,以流体体积分数为约束的冷板流道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二维冷板流道拓扑优化模型的求解;三维冷板及其流道模型的建立;冷板表面温度均方根误差的计算。本发明能够合理考虑管道占冷板体积比重并实现冷板高效散热、改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对指导电子设备的冷板设计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拓扑 优化 冷板流道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冷板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电子设备的装配图,确定其中功率器件的表面热流密度Q和冷板的外框尺寸参数;(2)根据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冷却泵,确定冷板入口的独立参数和冷却液热属性参数;(3)根据冷板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功率器件参数、冷板外框尺寸参数以及冷板入口的独立参数,建立冷板拓扑优化模型,并确定热源的几何中心位置、发热面积和功率密度;(4)根据拓扑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求解,获得冷板流道的拓扑形状;(5)根据拓扑优化所得的冷板流道拓扑形式,确定流道几何参数,建立冷板的三维几何模型;(6)根据冷板的三维几何模型,建立冷板的有限元模型,并施加冷板的边界条件;(7)根据冷板的有限元模型以及冷板入口的独立参数,采用CFX软件分析计算冷板表面的温度分布;(8)根据冷板表面的温度分布,计算温度分布均方根值RMST,判断是否满足所需要求,若满足,则得到冷板设计方案;否则修改流道几何参数,重复(4)到(8),直至满足要求;所述步骤(3)中,建立冷板拓扑优化模型,包括如下步骤:(3a)根据冷板设计目标,建立目标函数,此处以流体流动最小耗散功和表面温度均方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如下式所示:F0=w1A+w2B式中,
其中,A表示温度均方根值,B表示流体耗散功,w1、w2分别表示目标函数中不同项所占比重,γ为设计变量,T为温度,
为平均温度,V为固体体积,η为流体动力粘度,α(γ)为阻流系数,u为流体运动速度,x为空间直角坐标,i,j分别为不同坐标角标;(3b)根据步骤(3a)建立的目标函数,建立拓扑优化数学模型:find γmin F0=w1A+w2Bs.t.▽·u=0ρ(u·▽)u=‑▽p+▽·η(▽u+(▽u)T)‑α(γ)uργCp(u·▽T)=k(γ)▽2T+(1‑γ)Q
0≤γ≤1其中,▽为哈密顿算子,ρ为流体密度,Cp为流体定压比热容,k(γ)为导热系数,Q为热源项;(3c)根据功率器件的尺寸、位置和发热功率,确定热源的几何中心位置、发热面积和功率密度,其中发热面积取功率器件与冷板的接触面积,为功率器件的底面积,功率密度为器件功率与接触面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为功率密度,Ppower为器件功率,Acontact为功率器件与冷板的接触面积;(3d)根据热源的特性参数,冷板的尺寸参数以及冷却系统的特性参数,建立优化域的几何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3021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