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区生境治理的治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3680.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楷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新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6;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泥区生境治理的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铺设模袋;(2)泵入药剂;(3)增氧;(4)模袋转移。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突破了目前上述四个底泥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普适性好。模袋堵塞后可通过泵入氧化剂和生物酶、酸、高压气体等冲洗,可转移重复使用,操作也便捷,治理效果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泥区 生境 治理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底泥区生境治理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铺设模袋:在河道、湖泊的底泥表面铺设由上层微孔模袋和下层微孔模袋构成的复合模袋,通过复合模袋边沿设有的沉碇将复合模袋投入河道、湖泊中完成铺设;(2)泵入药剂:对下层微孔模袋泵入药剂对被覆盖的底泥区进行预氧化和钝化,通常预氧化剂兼钝化剂优先使用100‑3000mg/L的双氧水、二氧化氯、1%‑10%浓度的硝酸钙、1%‑10%浓度硝酸铁、1%‑10%浓度硝酸镁或1%‑10%浓度硝酸镧,以氧化有害物质和抑制土著厌氧菌;劣化条件为使用其他钙铁镁镧盐,进一步劣化条件使用铝盐;(3)增氧:对底泥预处理后,对下层微孔模袋泵入含有工程微生物和适量培养物的富氧水,缓慢泵入富氧水进行增氧,同时泵入碳酸镁粉矿物使底泥水质处于弱碱性状态,从而使工程微生物在优越环境中对底泥进行分解;消解过程中会产气,并通过微孔模袋上安装的定压排气口排出;(4)模袋转移:当底泥充分消解后,可对上层微孔模袋高压泵入气体,使整个上层微孔模袋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回收,用于其他底泥地块的修复。此时覆盖在模袋上的上层沉积淤泥会扩散开,但因为治理过程已充分通过上层微孔模袋供氧消解污泥,因此一般不存在危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新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新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8368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