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植牙用医疗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3259.1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万玲;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雪强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牙用医疗器械,包括牵开框体(1)、第一杠杆装置(2)、定位装置(3)、握持装置(4)、第二杠杆装置(5)及第一弹簧(6),牵开框体(1)包括龈拉钩(11)、上框体(12)、连接杆(13)、下框体(14)、支撑板(15)、凸块(16)及第一斜板(17),第一杠杆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第一杠杆(23)及第二杠杆(24),定位装置(3)包括第三固定块(31)、第一定位杆(33)、第二定位杆(34)、第四固定块(32)、固定杆(37)、第二弹簧(38)及滚轮(36)。本发明可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医疗器械 | ||
【主权项】:
1.一种种植牙用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开框体(1)、位于所述牵开框体(1)下方的第一杠杆装置(2)、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装置(2)上的定位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杠杆装置(2)下方的握持装置(4)、设于所述牵开框体(1)左、右两外侧的一对第二杠杆装置(5)及位于所述牵开框体(1)内部的第一弹簧(6),所述牵开框体(1)包括龈拉钩(11)、固定连接于所述龈拉钩(11)下方的上框体(12)、固定于所述上框体(12)外侧的连接杆(13)、固定于所述连接杆(13)下方的下框体(14)、固定于所述下框体(14)内部的支撑板(15)、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5)上的凸块(16)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杆(13)上的第一斜板(17);/n所述第一杠杆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1)右侧的第二固定块(2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1)上的第一杠杆(2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2)上的第二杠杆(24);所述第一固定块(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2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左表面与位于左侧的下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固定块(2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22)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右表面与位于右侧的下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杠杆(23)包括第一上端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上端部下方的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一上端部与所述第一下端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上端部呈竖直状,所述第一上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11)中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上端部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211)中旋转,所述第一下端部呈倾斜状,所述第一下端部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下端部穿过位于支撑板(15)上的右侧的矩形孔(151)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5)的下方;所述第二杠杆(24)包括第二上端部及位于所述第二上端部下方的第二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与所述第二下端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上端部呈竖直状,所述第二上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21)中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上端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221)中旋转;所述第二下端部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二下端部穿过位于支撑板(15)上的左侧的矩形孔(151)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5)的下方,所述第二下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241),所述第一通孔(24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41)且与所述第二下端部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杠杆(23)与所述第二杠杆(2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凸块(16)位于所述第一杠杆(23)及第二杠杆(24)的下方;/n所述支撑板(15)水平放置,支撑板(15)位于所述下框体(14)之间,所述第一斜板(1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17)的上端与所述上框体(12)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上框体(1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n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第三固定块(31)及与第三固定块(31)链接的第一定位杆(3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3)下方的第二定位杆(34)及与第二定位杆(34)链接的第四固定块(3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3)上方的固定杆(37)、第二弹簧(38)、位于所述第二弹簧(38)下方的定位板(35)、位于所述固定杆(37)右侧的定位框(39)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3)与第二定位杆(34)之间的滚轮(36),所述第三固定块(31)的右端设有第三凹槽(311);/n所述第四固定块(32)的右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块(3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下端部固定连接;/n所述第四固定块(32)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321),所述第三凹槽(311)和第四凹槽(321)均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定位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33)水平放置且第一定位杆(33)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311)中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块(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杆(33)能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块(31)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杆(34)呈长方体且第二定位杆(34)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321)中并与所述第四固定块(3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杆(34)能围绕所述第四固定块(32)旋转;第一弹簧(6)连接在一对上框体(12)之间;/n所述固定杆(3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37)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37)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7)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38)位于所述固定杆(37)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8)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8)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板(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35)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板(35)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板(35)位于所述固定杆(37)之间,所述定位板(35)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杆(37)的侧面滑动连接;呈凹字型的定位框(39)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39)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35)的侧面滑动连接;/n所述定位板(35)的右表面上设有矩形块(351),所述矩形块(351)位于所述定位框(39)的上方,从而可以防止定位板(35)过度向下移动,使得定位板(35)与固定杆(37)分离,从而无法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n所述第三固定块(31)的左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块(3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下端部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杠杆装置(5)包括主动杆(51)、位于所述主动杆(51)上方的转动杆(52)、位于所述转动杆(52)内侧的支撑杆(53)、位于所述支撑杆(53)上方的顶靠杆(54)、设置于所述顶靠杆(54)上的按压杆(55)、位于所述按压杆(55)一侧的按压轮(56)、位于所述按压杆(55)上方的挤压块(57)、位于所述挤压块(57)下方的第三弹簧(58)及位于所述主动杆(51)与所述转动杆(52)之间的支撑装置(59);/n所述支撑装置(59)包括矩形杆(591)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杆(591)上的支撑轮(592),所述支撑杆(53)的右端设有第五凹槽(531),所述第五凹槽(531)呈长方体状,所述转动杆(52)也呈长方体,所述转动杆(52)的中间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531)中且与所述支撑杆(5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转动杆(52)能围绕所述支撑杆(53)的一端旋转;/n所述主动杆(51)竖直放置,所述主动杆(5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杠杆(23)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51)位于所述下框体(14)的外侧;所述支撑杆(5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53)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杆(53)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13)的侧面固定连接;/n所述转动杆(52)的下端位于所述主动杆(51)的外侧;所述顶靠杆(54)呈长方体,所述顶靠杆(54)的右表面与所述转动杆(5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杆(54)的左端设有第六凹槽(541),所述第六凹槽(541)呈长方体状;所述按压杆(55)呈长方体,所述按压杆(5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541)中且与所述顶靠杆(5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按压杆(55)可以围绕所述顶靠杆(54)的左端旋转,所述按压杆(55)的另一端设有第七凹槽(551),所述第七凹槽(551)呈长方体状,所述按压轮(56)呈圆柱体,所述按压轮(56)收容于所述第七凹槽(551)中且与所述按压杆(5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按压轮(56)可以在所述第七凹槽(551)中旋转,所述按压轮(56)顶靠在所述上框体(12)的侧面上;所述挤压块(57)呈长方体,所述挤压块(57)水平放置,所述挤压块(57)的一侧面与所述上框体(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8)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58)的上端与所述挤压块(5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8)的下端与所述按压杆(5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8)处于压缩状态;/n所述矩形杆(591)呈长方体,所述矩形杆(591)水平放置,所述矩形杆(59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591)的另一端设有第八凹槽(5911),所述第八凹槽(5911)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轮(592)呈圆柱体,所述支撑轮(592)收容于所述第八凹槽(5911)中且与所述矩形杆(59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轮(592)可以在所述第八凹槽(5911)中旋转;/n所述握持装置(4)包括握持杆(41)及与所述握持杆(41)固定连接的握持部(42);/n所述握持杆(41)呈竖直状,位于右侧的握持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固定块(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左侧的握持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下端部固定连接;/n所述定位板(35)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呈长方体状,所述滚轮(36)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且与所述定位板(3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36)可以在所述定位孔中旋转,所述滚轮(36)的表面上设有锯齿;/n所述第一定位杆(33)的右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板(35)的右侧,所述第一定位杆(33)的下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一定位杆(33)的下表面与所述滚轮(36)齿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定位杆(33)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孔的上表面滑动连接;/n所述第二定位杆(34)的左端穿过定位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板(35)的左侧,所述第二定位杆(34)的上表面设有锯齿,所述第二定位杆(34)的上表面与所述滚轮(36)齿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定位杆(34)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孔的下表面滑动连接;/n所述种植牙用医疗器械的工作方法,包括:首先要将龈拉钩(11)并和在一起;将手指放在握持杆(41)与握持部(42)之间,然后将左右两侧的握持装置(4)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在第一杠杆(23)及第二杠杆(24)的作用下使得下框体(14)上端的距离拉近,进而使得上框体(12)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带动主动杆(51)向外侧旋转,通过支撑装置(59)使得转动杆(52)转动,进而通过顶靠杆(54)及按压杆(55)、使得按压轮(56)按压上框体(12),使得上框体(12)之间的距离拉近,当按压轮(56)移动到一定距离时,所述按压轮(56)顶靠在挤压块(57)的下表面上,此时,其对上框体(12)起到的挤压作用更加明显;从而在第一杠杆装置(2)及第二杠杆装置(5)的作用下,使得龈拉钩(11)之间的距离拉近,然后将其放在需要牵开的牙龈上,然后慢慢松手,龈拉钩(11)在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38)及第三弹簧(58)的作用下距离慢慢增大,进而对牙龈起到牵开的作用,直至移动到需要的距离。/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雪强,未经丁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6325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接粘接导向器及其成型方法
- 下一篇:支抗钛钉专用自锁型起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