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黄土不同深度土层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8220.0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有禄;刘萌;武小鹏;屈耀辉;李奋;刘贺业;米维军;石龙;苗学云;赵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测试黄土不同深度土层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开挖浸水试验坑;以浸水试验坑底面与该试验坑中心轴交点为端点,做六条射线,每条标线上均设置多个深标点,在每个深标点上钻孔;在标点孔内放置深标点标杆;套上塑料护管,回填土料;浸水试验坑外设两个固定观测点;沉降观测尺正面面向固定观测点,倒立绑扎在标杆上;获取各沉降观测尺和各固定观测点的初始读数;每天观测;采用origin绘图软件对不同程度处湿陷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深度土层分层湿陷量。该测试方法用分层沉降标测试黄土浸水发生湿陷的程度,得到黄土浸水时不同深度土层自重湿陷量的大小,并根据总沉降量来确定湿陷性黄土的下陷深度及湿陷等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黄土 不同 深度 土层 自重 湿陷量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测试黄土不同深度土层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试验区域预先放线开挖直径不小于10m并大于该试验区域内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的浸水试验试坑;2)以浸水试验试坑坑底面所在水平面与该浸水试验试坑中心轴的交点为端点,做六条射线,相邻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为60°;每条标线上均设置多个深标点,每条标线上的深标点个数≥(试坑直径/4)-1,如果试坑直径不是4的整数倍,则深标点个数为计算值四舍五入取整,再按计算得到的深标点个数对标线进行分段,从该标线的端点起将该标线分为深标点个数+1段,从该标线的端点起到距离该端点最远的深标点之间形成数量与深标点个数数量相同的多个线段,每段线段的长度相同,若该线段的长度为2~2.5m,则该线段的长度无需重新取值,若该线段的长度小于2m,则将该线段的长度取为2m,若该线段的长度大于2.5m,则将该线段的长度取为2.5m;所有标线上深标点的数量相同;3)在每个深标点上钻孔,得标点孔,然后在每个标点孔内埋设深标点标杆;具体埋设方法为:在交点所在位置钻深度为0.5±0.05m的标点孔,在每条标线上的每个深标点处分别钻标点孔,标点孔的深度为设计深度±0.05m,处于同一直线的两条标线中一条标线上的标点孔的深度沿远离该标线端点的方向依次增大,则该两条标线中另一条标线上的标点孔的深度沿远离该另一条标线端点的方向依次减小,且处于同一直线的两条标线中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最近的标点孔的深度与该两条标线中另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最远的标点孔的深度相同,该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第二近的标点孔的深度与该另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第二远的标点孔的深度相同,依次类推,该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最远的标点孔的深度与该另一条标线上距离端点最近的标点孔的深度相同,而且,所有标线上所有标点孔中只有两个标点孔的深度相同,且深度相同的两个标点孔分别位于处于同一直线的两条标线上;不同直线上深度最浅的标点孔的深度依次相差2m,每个标点孔成孔后,清孔;取一根焊有底板的标杆,再根据标点孔的深度确定是否要对接另外的标杆,若需要对接标杆,则用管箍在该焊有底板的标杆上对接没有焊接底板的标杆,形成深标点标杆;若不需要对接标杆,则该焊有底板的标杆为深标点标杆;使底板朝向标点孔孔底,将深标点标杆放入标点孔内,当底板到达标点孔孔底后,夯实标点孔孔底,将深标点标杆置于标点孔内;将塑料护管套在深标点标杆上,向塑料护管与标点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内回填土料,并夯实;4)在浸水试验试坑外设立两个固定观测点;在各深标点标杆上绑扎沉降观测尺,使沉降观测尺的正面面向固定观测点,倒立绑扎在标杆上;5)试验浸水前连续3天对各沉降观测尺和各固定观测点进行观测,获取各沉降观测尺和各固定观测点的初始读数;然后,每天在固定时间对沉降观测尺进行观测;6)观测完成后,采用origin绘图软件对不同程度处湿陷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深度土层分层湿陷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582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连接钢筋的预制构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预制T梁钢筋胎模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