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工序更改的三维工序模型自动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744.8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生;方堂堂;邵立;李秀玲;王洪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15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工序更改的三维工序模型自动更新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得零件模型上的加工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加工工艺信息构建加工元。基于特征的几何结构和工艺信息对加工元进行约束关系构建,建立加工元间的相互约束关系矩阵,通过矩阵的行变换和列变换将加工元分为互不影响的模块,工序更改有效性判断时,仅模块内的加工元互相影响,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加工元互不影响。基于工序更改类型进行更改有效性判断,确保更改的合理性。更改完毕后,比较旧工艺树与新工艺树获得三维工序模型更新范围,对于需要更新的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形状、尺寸信息及工艺信息的更新,无需更新的三维工序模型直接重用旧工艺的三维工序模型,从而实现整体工序模型的自动更新。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工序 更改 三维 模型 自动更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面向工序更改的三维工序模型自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零件工艺模型上的所有加工特征,并结合加工工艺信息生成加工元;所述加工元指工序模型上具有语义的几何实体,描述零件工艺模型上材料切除的区域,包括形状特征、精度特征、基准以及加工该特征所需要的刀具和加工参数信息;步骤2:依据加工元构建零件的工序模型;所述工序模型包括几何形状信息、尺寸标注和工艺信息;几何形状信息指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每步工序模型的形状信息:WIPk=WIPk-1-Σi=1mkMek,i]]>其中WIPk表示第k道工序加工完后的工序模型,WIPk‑1表示第k‑1道工序模型,mk表示第k道工序加工元总数,Mek,i表示第k道工序的第i个加工元;尺寸标注信息包括零件尺寸、公差、定位基准、粗糙度和技术要求;工艺信息包括切削参数及工装信息;步骤3:基于特征间的设计及制造关联关系构建加工元间的约束关系,构建n×n的相互约束关系矩阵A,相互约束关系矩阵A中第i行第j列元素aij表示Mei与Mej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如果Mei与Mej存在约束关系则aij=1,没有约束关系aij=0;根据基于特征间的设计及制造关联关系建立约束关系的规则为:1)、如果特征Fi与特征Fj之间存在设计基准约束,并且Fi的特征面为Fj的基准面,则Fi先于Fj加工,aij=1;2)、如果Fi的某一面为Fj的刀具可达面,则Fi先于Fj加工,aij=1;3)、如果Fi的加工使得Fj不可接近,则Fj先于Fi加工,aji=1;4)、如果Fi为主特征,Fj为依附于Fi的辅特征,则Fi先于Fj加工,aij=1;5)、对于同一特征的加工优先级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顺序加工;步骤4:对相互约束关系矩阵A进行行和列变换将加工元分为互不影响的模块,得到聚类矩阵M;模块划分方法为:步骤4.1:求相互约束关系矩阵A的可达矩阵P;步骤4.2:初始化聚类矩阵M=A;步骤4.3:对于可达矩阵P,如果P的列向量pr≠0,则查找非零元素ps,r,如果s≠r,将s顺序存储为S,并令pr=0;步骤4.4:考察列向量ps,如果存在非零元素pt,s,且对任意s,t≠s,则将t添加至S,并令ps=0;步骤4.5:对聚类矩阵M的列向量进行重新排序,将mr、ms调整至序列尾部;步骤4.6:对聚类矩阵M的行向量进行重新排序,将调整至序列尾部;步骤4.7:如果P中存在列向量pr≠0,则返回步骤4.3,否则循环结束;步骤5:在进行工序更改前,基于工序包含的加工元约束关系进行更改的有效性判断:步骤5.1:获取当前更改工序的加工元集合,选取其中任一加工元,基于加工元间约束关系,遍历求得与此加工元有关系的先加工集合Pre_lis和后加工集合Beh_list;步骤5.2:获得Pre_list中加工元序号最大值a和Beh_list中加工元序号最小值b,则此加工元的可调整范围为(a,b);步骤5.3:获得本工序中所有加工元的可调整范围,合并得到此工序的可调整范围;步骤5.4:在进行工序更改时,判断工序的调整范围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是,则是有效的更改;步骤6:工序更改完毕后,比较旧工艺与新工艺中工序的不同,判断更改类型,寻找发生变化的工序及影响范围,对需更新的工序模型进行自动更新:步骤6.1:获得旧工艺工序列表(y1,y2,…,yn),建立与之对应的扩展工序列表(y'1,y'2,…,y'n),使得y'1=y1,y'k=yk∨y'k‑1,其中yi={(Fi,1,value1),(Fi,2,value2),…,(Fi,k,valuek)}表示第i道工序所包含的特征及加工余量的集合;步骤6.2:获得新工艺工序列表(z1,z2,…,zn)及其扩展工序列表(z'1,z'2,…,z'n);步骤6.3:遍历新工艺扩展工序列表中的每道工序zi',如果旧工艺扩展工序中存在y'k,使得zi'=y'k,则可以进行模型重用,若zi=yk,则新工艺第i道工序模型可以直接重用旧工艺第k道工序模型;若zi≠yk,则需要进行尺寸及工艺标注后重用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4674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