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叶植被冠层反射率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2313.4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郭云开;朱佳明;蒋明;钱佳;李丹娜;朱善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5/04;G01N21/2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杨萍 |
地址: | 41007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叶植被冠层反射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参数识别;输入模型参数,并将输入的参数初步分为三大类叶片参数、土壤参数和冠层参数;S2将步骤S1中的叶片参数输入LIBERTY模型进行单片叶光谱信息模拟,得出针叶叶片的反射率和透射率;S3根据步骤S1中的土壤参数和冠层参数、步骤S2得到的单个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透射率,计算消光系数及散射系数,并进一步计算得到SAIL模型的参数;S4将步骤S3计算得到的参数输入SAIL模型,计算冠层的相关反射因子和反射率;S5根据S4的反射因子和反射率计算冠层反射率。本发明能适用于连续针叶冠层参数反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叶 植被 反射率 计算方法 模型 | ||
【主权项】:
一种针叶植被冠层反射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参数识别输入模型参数,并将输入的参数初步分为三大类:叶片参数、土壤参数和冠层参数;S2:将步骤S1中的叶片参数输入LIBERTY模型进行单片叶光谱信息模拟,得出针叶叶片的反射率和透射率;S3:根据步骤S1中的土壤参数和冠层参数、步骤S2得到的单个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透射率,计算消光系数及散射系数,并进一步计算得到SAIL模型的参数;S4:将步骤S3计算得到的参数输入SAIL模型,计算冠层的相关反射因子和反射率;S5:计算冠层反射率;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计算叶片细胞介质总吸收系数k,计算公式为:k=d×(Cb+fhCh+fwCw+faCa+flCl+fnCn)其中,d为平均细胞直径;Cb为基吸收;Ch为叶绿素含量,fh为叶绿素含量吸收系数;Cw为等效水含量,fw为水分含量吸收系数;Ca为白化吸收,fa为白化吸收系数;Cl为木质素加纤维素的含量,fl为木质素加纤维素的含量吸收系数;Cn为蛋白质含量,fn为蛋白质吸收系数;S2.2:计算单个叶片细胞的透射率τ′,计算公式为:mi=(1-sin2θc)+∫0θcm(θ)cosθsinθdθ]]>M=2∫0π/2e‑kdcosθ2πcosθsinθdθ=2[1‑(kd+1)e‑kd]/(kd)2τ′=M(1‑mi)/(1‑miM)其中,θc为临界角,m(θ)表示方向θ的反射系数,由菲涅耳方程确定;S2.3:根据单个叶片细胞的透射率为τ′求出无限厚叶片反射率R,计算公式为:aR2+bR+c=0其中,a=‑me‑τ′+τ′me+xτ′‑τ′xmeb=2xme2+3τ′xme‑2xτ′me2‑2x2τme+1c=‑2xme‑τ′x+2x2τ′meme=∫0π/2m(θ)cosθsinθdθx=xu/(1‑xaτ′);xu、xa和xd分别表示细胞内部辐射向上、向相邻和向下散射的分量;。S2.4:迭代计算针叶叶片的反射率ρ和透射率τ;迭代公式为:R1=-aR2+cb]]>RN=RN-1+TN-12RN-11-RN-12]]>TN=TN-12/(1-RN-12)]]>RN和TN分别表示具有N层细胞的针叶叶片的反射率RN和透射率,令ρ=RN;τ=TN;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求解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采用Campbell椭球分布函数来求解针叶叶倾角密度函数:g(α)=2χ3sinαΛ(cos2α+χ2sin2α)2]]>式中,α为叶倾角;g(α)表示叶倾角α的概率密度;χ为椭球水平半轴和垂直半轴的比值,0.1≤χ≤10;当χ=1时,Λ=2;当χ<1时,有:Λ=χ+sin-1ϵϵ]]>ε=(1‑χ2)1/2当χ>1时,有:Λ=χ+ln[(1+ϵ)/(1-ϵ)]2ϵχ]]>ε=(1‑χ‑2)1/2;由此得到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F(θ)=∫g(α)dα;S3.2:计算消光及散射系数:首先根据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加权并离散化,得到一组离散化的叶倾角θl(即水平面法线方向和叶片法线方向夹角);之后,计算每个叶倾角对应的消光及散射系数;(1)求解消光系数根据以下公式求解太阳直射方向的消光系数:k(θl)=2πL′[(βs-π2)cosθl+sinβstanθssinθl]]]>根据以下公式求解观测方向的消光系数:K(θl)=2πL′[(βo-π2)cosθl+sinβotanθosinθl]]]>其中,θs为太阳天顶角,θo为观测天顶角;L′=lai/h,lai为叶面积指数,h为冠层高度;βs和βo为临界角,计算公式为:βs=arccos(-cosθlcosθssinθlsinθs)]]>βo=arccos(-cosθlcosθosinθlsinθo)]]>当确定计算公式中分母不为0且cosβ的计算结果小于1时直接计算出两个临界角的值;当cosβ的计算结果等于1时,两个临介角均等于π;其中cosβ泛指βs和βo的余弦;(2)求解散射系数(2.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漫辐射E‑和E+的后向散射系数:σ(θl)=L′(ρ+τ2+ρ-τ2cos2θl)]]>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漫辐射E‑和E+的前向散射系数计算公式为:σ′(θl)=L′(ρ+τ2-ρ-τ2cos2θl)]]>(2.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太阳直射辐射ES的后向散射系数:s(θl)=ρ+τ2k(θl)-ρ-τ2L′cos2θl]]>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太阳直射辐射ES的前向散射系数:s′(θl)=ρ+τ2k(θl)+ρ-τ2L′cos2θl]]>(2.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漫辐射E‑和E+的衰减系数:a(θl)=L′(1-ρ+τ2+ρ-τ2cos2θl)]]>(2.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观测方向E0的后向散射系数:v(θl)=ρ+τ2K(θl)+ρ-τ2L′cos2θl]]>(2.5)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观测方向E0的前向散射系数:u(θl)=ρ+τ2K(θl)-ρ-τ2L′cos2θl]]>(2.6)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双向散射系数W:w(θl)=L′2π{[πρ-β2(ρ+τ)](2cos2θl+sin2θltanθstanθocosψ)+(ρ+τ)sinβ2[2cos2θlcosβscosβo+cosβ1cosβ3sin2θltanβstanθo]}]]>其中,ρ、τ和θl分别表示叶片的反射率、透射率及此时相应的叶倾角;ψ为太阳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相对方位角,即两个方向方位角之差;β1、β2和β3为辅助方位角,其取值方法如下:If:β1β2β3ψ≤|βs‑βo|ψ|βs‑βo|2π‑βs‑βo|βs‑βo|<ψ<2π‑βs‑βo|βs‑βo|ψ2π‑βs‑βoψ≥2π‑βs‑βo|βs‑βo|2π‑βs‑βoψS3.3计算SAIL模型的参数;首先,针对S3.2中离散化得到的每一个叶倾角,计算其对应的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然后,将S3.2中离散化得到的各个叶倾角对应的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分别与步骤S3.2中得到的消光及散射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SAIL模型的参数,计算公式为:Z=∑F(θl)Z(θl)其中,F(θl)为叶倾角θl对应的一般叶倾角分布概率,Z(θl)指代步骤S3.2中得到的k(θl)、K(θl)、ω(θl)、σ(θl)、σ′(θl)、s(θl)、s′(θl)、a(θl)、v(θl)和u(θl)中的任意一个,求得的Z相应地指代SAIL模型中的参数k、K、w、σ、σ′、s、s′、a、v、u中的任意一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4231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