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的模块化移动式供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8226.1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范利武;朱子钦;黄元凯;邵雪峰;胡楠;冯飙;曾轶;郑梦莲;俞自涛;胡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的模块化移动式供热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应用于工业余热利用移动式供热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石墨高导热系数和高比热容带来的高显热的优点,采用标准化的石墨储热模块替代传统的金属制集装箱式容器封装相变材料,在强化传热并提高相变材料的储、放热速率的同时,集石墨的高显热和相变材料的高潜热优势于一体,增大储热量及供热量;通过改变储热模块内封装的相变材料的种类,可满足不同温区的供热需求;通过改变换热架内储热模块腔的数量调控供热总量,匹配不同用户不同的热用量,避免热量浪费或供应不足;必要时,可通过调节三通阀进一步微调换热流程,更好地匹配供热速率的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模块化 移动式 供热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石墨的模块化移动式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法,所述基于石墨的模块化移动式供热系统,包括储热间、供热间和运输装置;所述的储热间设置有换热架和管路系统;所述的供热间设置有换热架、管路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的换热架包括背墙、架门和储热模块腔;所述的储热模块腔内放置储热模块,所述的储热模块为储热模块I和储热模块II;所述的储热模块I为空心容器,内部封装有相变材料,长方向上含有贯穿中心线的换热管道;所述的储热模块II为空心容器,内部封装有相变材料;所述的运输装置在储热间和供热间之间往返运输储热模块;所述的管路系统由内嵌在换热架的背墙和架门内的换热管道以及储热模块I内的换热管道通过电磁阀门联通而成;所述的换热工质在管路系统中流通;所述的调节系统根据用户指令调节设置在管路系统内部的三通阀的通断和流向;其特征在于:在储热间内,将储热模块I推入换热架中联通了背墙内换热管道的储热模块腔,将储热模块II推入换热架中未联通背墙内换热管道的储热模块腔,之后关闭换热架架门,此时储热模块I通过挤压触发背墙和架门内换热管道接口处电磁阀门的压敏电阻开关,电磁阀门打开,管路系统接通,换热工质流入,储热模块I内的相变材料通过所包含的换热管道吸收工业余热并传递给周围的储热模块II,储热模块II内的相变材料通过周壁石墨导热吸收周围储热模块I的热量,蓄热完成后,打开架门取出储热模块I和储热模块II,换热管道接口处的压力消失,电磁阀门关闭,运输装置将储热模块I和储热模块II运送至用户端的供热间,在供热间内,将储热模块I推入换热架中联通了背墙内换热管道的储热模块腔,将储热模块II推入换热架中未联通背墙内换热管道的储热模块腔,之后关闭换热架架门,此时储热模块I通过挤压触发背墙和架门内换热管道接口处电磁阀门的压敏电阻开关,电磁阀门打开,管路系统接通,换热工质流入,储热模块I内的相变材料通过所包含的换热管道释放热量并传递给热用户,周围储热模块II内的相变材料通过周壁石墨导热将热量释放给储热模块I,供热完成后,打开架门取出储热模块I和储热模块II,换热管道接口处的压力消失,电磁阀门关闭,运输装置将储热模块I和储热模块II运回至工厂端的储热间重新蓄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低品味工业余热的跨时空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822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屏蔽智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长时间免浇水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