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用玻璃陶瓷壶盖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1631.2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冬;张益群;黄再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元玉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3/118;C03B19/02;C03C23/00;C03B3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用玻璃陶瓷壶盖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备用;(2)熔炼;(3)壶盖制备;(4)壶盖的表面处理;(5)晶化处理。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壶盖合格率高,外观规整,表面光滑,晶相符合要求,颜色均匀一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用玻璃 陶瓷 壶盖 自动化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1.日用玻璃陶瓷壶盖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备用取二氧化硅68—70重量份,氧化铝1—2重量份,五水硼砂8—10重量份,氧化钠8—10重量份,氧化钾0.5—1重量份,氧化钙2—3重量份,氧化锌1—3重量份,氟硅酸钠4—10重量份,二氧化铈2—3重量份作为原料备用;(2)熔炼采用玻璃陶瓷常规的熔炼方法,将上述原料混和后投放进熔炼炉中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1400℃—1450℃,将原料熔炼成玻璃浆备用;(3)壶盖制备准备模具及生产线:生产线包括圆型转台、机架、多个机械手、降温输送带;其中壶盖模具由底座、下模、上模、盖板、冲头组成;底座与下模和上模相连接,下模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件合成;冲头连接盖板,当冲头下压至盖板吻合上模时,冲头与上模、下模之间的空隙即为壶盖形状;下模的空隙即为壶盖的蒂的形状;每套底座与下模和上模固定安装在圆型转台上,相对应的带盖板的冲头则安装在位置固定但可升降的机架上;模具工作时,转台带动一套底座和下模、上模转动对正冲头连盖板,然后向上模内计量投入玻璃浆,冲头连盖板垂直下降,使盖板吻合上模,完成对模内玻璃浆的挤压后,冲头连盖板垂直上升回位;转台转动,至另一套底座和下模、上模对正冲头,之前已完成挤压的底座和下模、上模则是移开准备拆模;机械手拉动完成挤压的下模向左右分开,带吸盘的另一机械手从上模腔内吸起工件并送出模外,然后再将分开的下模复位合模,完成一次壶盖的成型过程;A.采用上述经熔炼备用的玻璃浆计量投放入圆型转台上与冲头对正的模具上模模腔中,冲头连盖板垂直下降,冲头将玻璃浆挤压至下模模腔及上模与冲头的间隙中,当冲头下压至盖板吻合上模时静止2—3秒钟,挤压成壶盖;B.冲头连盖板垂直上升回位,圆型转台转动,将已完成挤压的底座和下模、上模移开,将另一套底座和下模、上模对正冲头;C.机械手对已完成挤压的下模从左右两边同时反向拉开,使下模腔脱离已成型的壶盖,带吸盘的另一机械手从上模内腔中吸起壶盖,并送至转台外的降温输送带上,降温输送带确保在20—30分钟内,将壶盖从出模的850—900℃降温至常温;D.机械手将拉开的下模相向合拢,以备下一轮的挤压成型;E.在已完成挤压的下模开模,取出壶盖,再合模的同时,转台上的冲头和所对正的底座和下模、上模,完成又一次的投料和挤压成型;完成每一件产品的投料,挤压和开模,取出壶盖的总时间为5—6秒钟;(4)壶盖的表面处理采用火枪对经挤压成型的壶盖进行火焰抛光处理,消除壶盖的合模痕迹,使壶盖的表面和周边光滑;(5)晶化处理将壶盖置放于温度为760—780℃的电热炉中40—45分钟,使壶盖晶化并消除内应力,制得成品壶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元玉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元玉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163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