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S架构的隧洞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3956.4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0894B8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廖立兵;段建肖;严勇;王家祥;陆胜军;刘承新;朱志宏;金鑫;彭扬平;张春芳;覃振华;张海平;史存鹏;孙青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信达软件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琳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C/S架构的隧洞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对隧洞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测,各参建单位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在隧洞施工过程中以地质勘察资料为基础,综合隧洞施工中的各种监测数据、物探及勘探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生成风险评估报告,指导隧洞施工规避风险,同时以图形图表的方式对风险源进行展示。同时,在隧洞岩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定量化判断标准上,采用模糊数学和专家调查法,不仅使其能直观的评价灾害风险,也能更加方便于计算机风险评估系统的集成,并以此进行隧洞岩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这一方法对隧洞地质超前预报有着重大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隧洞 地质 超前 预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C/S架构的隧洞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过程实时更新搜集地质资料,结合监测、探测信息进行分析,初步生成风险预测及评估报告;业主、地质、设计、施工、监理、勘察各单位人员,登录系统、共享信息、以不同角色协同工作完成隧洞超前预报并及时更新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当风险管理某一地质病害达到阈值,便进行预警提醒,并形成预案;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进行隧洞地质勘察,获取隧洞及其附近地质信息,并进行前期地质勘察设计;通过三维地质演示模块展示所述隧洞及其附近地质信息;隧洞及其附近地质信息包括:岩石类别、地质构造、断层的活动性、地应力等级、围岩强度、岩溶发育程度及类型、地下水状态、放射性及有害气体含量;/n步骤2)根据获取的隧洞及其附近地质信息,进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n若长度大于2km的隧洞为长隧洞,埋藏深度大于300m的地下洞室为深埋洞室;隧洞及其附近地质信息每项指标按复杂程度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较好、复杂、很复杂、极复杂四个级别,分别标记为I级、Ⅱ级、Ⅲ级、Ⅳ级;/n步骤3)对步骤2)的分级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量化,将深埋长隧洞按复杂程度等级分布进行分类;步骤3)将深埋长隧洞按复杂程度等级分布分为4类:第1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为一般,其I级的条项占≥60%,并且不存在Ⅲ级、Ⅳ级条项;第2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为较复杂,其Ⅱ级的条项占≥60%,并且不存在Ⅳ级复杂项的工程;第3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为复杂,其Ⅲ级的条项占≥60%,并且Ⅳ级条项含量不超过20%;第4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为极复杂,其Ⅳ级的条项占≥60%;/n步骤4)对步骤3)分类后的深埋长隧洞进行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预报包括:围岩破碎程度预报、隧洞涌水预报、断层预报、岩溶预报、煤层瓦斯预报、隧洞突泥预报、放射性物质预报、含石油天然气预报;/n步骤5)进行隧洞实时监测,获取隧洞实时的降雨量、地下水位、水温、水压、涌水量、形变、地震信息;将隧洞实时监测结果返回到步骤2)调整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后依序执行;/n步骤6)如步骤4)预报结果不存在不良地质,则继续施工;如存在不良地质,则提出预报方案并采取针对不良地质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所述干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探法、超前导坑预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干预后结果进行三维地质演示并同时返回到步骤2)调整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后依序执行;/n步骤7)再次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地质,如否则继续施工,如存在则提出预警预报,并根据预警预报提出规避措施,之后继续施工;/n各单位在系统中均按工种得到本单位需要信息,包括风险警示提示、施工指导、设计变更;系统在图形图表中及时更新数据,在图形中显示风险源位置,在中高风险时及时预警。/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信达软件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信达软件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939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页岩地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方法
- 下一篇:气象采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