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8183.4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星;郑伊汝;吴翼飞;潘燕;程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包括岸上、水陆交错带和近岸水体的植物优化配置,所述植物优化配置的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为陆生植物带——湿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依次分布,所述陆生植物带种植细叶芒,所述湿生植物带种植弯囊苔草,所述水生植物带种植密齿苦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的植物群落,该植物群落通过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拦截进入湖泊、河道等自然水体的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吸收净化湖滨带水体内污染,同时提高湖滨带植物群落的成活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地 湖滨 带面源 污染 拦截 水体 净化 植物 优化 配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湿地湖滨带面源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岸上、水陆交错带和近岸水体的植物优化配置,所述植物优化配置的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为陆生植物带——湿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依次分布;所述陆生植物带为最高水位水岸线远离水体方向1~2m的区域,该区域种植细叶芒;所述细叶芒的种植方法为扦插,选择根系发达、植株长度大于60cm的细叶芒,种植密度为60~160芽/m2;所述湿生植物带为最高水位水岸线和最低水位水岸线之间的区域,该区域种植弯囊苔草;所述弯囊苔草的种植方法为草甸铺设或扦插;所述草甸铺设为选择根系长40~60cm的弯囊苔草草甸,种植密度为2~20kg/m2;所述扦插为对所述湿生植物带进行松土,或者在所述湿生植物带铺设一层淤泥、黄土或沙子作为基质,选择生长健硕的弯囊苔草地下茎,所述地下茎扦插密度为5~10芽一丛,5~20丛/m2,所述地下茎扦插深度为10~30cm;所述水生植物带为最低水位水岸线靠近水体方向1~3m的区域,该区域种植密齿苦草;所述密齿苦草的种植方法为整株扦插,选择生长健硕的密齿苦草,截掉其叶片使植株长度在10~50cm,种植密度为20~90株/m2,种植时间为每年4~8月,扦插入基质的深度为5~15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6818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